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古埃及女性 追求美与平等

      作者:尹亚利2025-03-13 08:49:26 来源:光明日报
      古埃及壁画《宴乐图》中的女性 资料图片(1/5)
      • 1/5
      • 2
      • 3
      • 4
      • 5
      • 更多组图...

        不久前在北京闭幕的古埃及文明展“遇见古埃及:永恒的木乃伊之谜”吸引了很多观众。在精美的展品中包括几件小展品:古埃及人使用的眼影罐、眼妆笔、木梳和化妆盒等。这些小展品在许多重量级展品中显得很不起眼,但却反映了古埃及人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让观众对古埃及女性的话题产生了兴趣。

      婚嫁的自由

        根据考古发掘和对古代文献资料的研究,考古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得出结论:古埃及女性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享有与男性几乎相同的权利,对女性的尊重体现在从宗教信仰到社会习俗等很多方面。

        古埃及妇女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古埃及法律规定女性可以拥有和管理自己的财产,并享有对自己财产的处置权。她可以购买、出售私有财产,可以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合作伙伴,可以成为遗嘱执行人和法律文件的见证人,可以在法庭上提起诉讼,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收养孩子,可以到各处旅行。在卢克索附近发现的一份公元前12至前11世纪的莎草纸文件表明,这是一位富裕家庭的女性的遗嘱,里面列出了她的财产和将继承财产的子女,她还提到了哪些子女将什么都得不到,因为她晚年时并没有得到他们的照顾。不过也有研究表明,很多古埃及的妇女并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权利,也从未行使过这些权利。财产权使得古埃及的女性不仅能够拥有一定程度的经济独立,而且在社会中受到尊重。

        古埃及女性有工作的权利,她们还可以经营自己的生意。古埃及和现代社会相似,职业分工有一定的性别特点,如男性更多地从事行政管理以及参军作战等需要体力的工作,女性更多地从事食品制作如烤面包和酿造啤酒、管理房屋、缝纫以及服务行业的工作。在她们工作的领域里,妇女和男子一样可以成立自己的企业。古埃及社会对有才华的女性更加尊重。从法老到普通民众,选择配偶时不仅希望对方漂亮,同时也希望对方能具有一定的才华,具备某种技能,如缝纫、编织、音乐、舞蹈等。

        在婚姻关系中,古埃及妇女可以享受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很多古埃及的浮雕、绘画和铭文描绘了丈夫和妻子一起吃饭、跳舞、喝酒、种田的场景。情诗在古代埃及很流行,用来赞美女朋友或妻子的美丽和善良。有一首情诗这样写道:

        “我永远不会远离你,

        我的手在你的手里,

        我将与你一起漫步在每一个心仪之地。”

        在古埃及社会中,女性并不被认为是丈夫的私有财产,她们有嫁给任何想嫁的人的自由,也可以申请离婚。据历史资料记载,一些古埃及夫妇会签订有利于女性的婚前协议,其中规定如果男人主动提出离婚,他就失去了起诉获得财产的权利,并必须向妻子支付一定金额的赡养费,直到她再婚或通知他停止付款。一份古埃及文献记录了一条关于财产权的规定:离婚时妻子有权获得1/3的财产,而1/3属于丈夫,1/3属于孩子。古埃及离婚的男女都有权利选择再婚。

        古埃及女性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古埃及社会上层和中产阶级的女性,往往受到家人的鼓励去接受教育。成为著名神庙的女祭司是很多古埃及受教育女性的理想。根据记载,女神哈索尔神庙以拥有相当多的女祭司和女性神职人员而闻名。医生、教师、书记员是受教育女性青睐的职业。古埃及社会对女性的宽容名声在外,吸引了很多来自地中海其他地区的妇女乘船前往埃及留学。根据历史记载,有一位来自希腊雅典的名叫阿格诺狄刻的女生,她因性别原因被拒绝在雅典接受医学教育,于公元前4世纪左右前往埃及学习,然后装扮成男性返回家乡行医。

        值得注意的是,谈及古埃及妇女的社会地位时,并不包括奴隶。古埃及社会中法老是最高统治者,贵族和官僚阶级是社会的显贵,士兵、农民、工匠、商人等构成社会的主要阶层。奴隶处于社会最底层,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女性奴隶更是如此。

      权力的顶峰

        尽管古埃及社会中女性受到一定的尊重,但她们在很多方面依然无法与男性获得完全同等的地位,尤其是在职业生活的选择上。女性不能从军,不能担任政府的高级官员。即使是王室的女性也难以登上权力的顶峰。根据古埃及的法律,如果继承王位的法老年纪很小,他的母亲或其他王室女性成员可以作为摄政王代行统治,但当小法老成年后即要交权。

        在古埃及的历史上,也有女性打破了这种限制,成为著名的女性统治者,她们是哈特谢普苏特、纳芙蒂蒂和克里奥佩特拉。

        古埃及最著名的女法老是新王国时期的哈特谢普苏特。哈特谢普苏特是法老之女,从小聪明伶俐,性格坚强。她父亲去世后,异母兄弟图特摩斯二世继位,她与其结婚成为王后。由于丈夫体弱多病,王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在哈特谢普苏特手中。丈夫去世后,她先是担任图特摩斯三世的摄政王,后将其流放,联合僧侣自称太阳神阿蒙之女,在公元前1479年登上法老的宝座。她女扮男装,戴假胡须,并下令所有人用男性代名词称呼她。执政20余年中,她励精图治,结束了对外战争,开始与邻国的商贸往来,使其父亲开创的盛世得以延续。古埃及在她执政期间国力强大,繁华富庶。她修建了大量神庙,并建立了4座高达30余米的方尖碑,为太阳神歌功颂德。在被流放的图特摩斯三世重返王位后,她神秘地消失了。虽然此后不久埃及神庙和方尖碑上有关她的大部分文字和形象被铲除,但矗立在尼罗河西岸卢克索雄伟的哈特谢普苏特神庙保存至今,向世人述说着这位女法老的故事。

        生活在公元前1370—前1330年间的纳芙蒂蒂是埃及法老埃赫纳吞的王后,被称为“古埃及最有权力与地位的女性”。在古埃及语中,“纳芙蒂蒂”的含义是“迎面而来的美人”,其美艳动人可见一斑。她辅助丈夫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宗教改革,削弱了很多大祭司的权力;废弃了传统首都底比斯,在荒芜的沙漠中心建立起繁华的新都阿玛纳。在这里她与法老平起平坐,共同成为埃及的最高统治者。在埃及古代壁画上,她与丈夫各自驾一辆战车,并驾齐驱,彰显出其权力与地位。丈夫去世后,反对派发难,国家濒临崩溃。纳芙蒂蒂挺身而出,采取了紧急措施挽救危局。后来她将图坦卡蒙收作养子,从而独掌大权,成为实际的女王。对纳芙蒂蒂的历史评价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人认为她是宗教狂热分子、叛国者;另一些人却认为她是女英雄,为拯救国家作出了牺牲。无论如何,纳芙蒂蒂毫无疑问曾是古埃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保存在德国柏林新博物馆的纳芙蒂蒂的半身雕像永远微笑着面对后人的评说。正是在她之后,古埃及女性有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有着希腊马其顿血统的“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是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女王,她出生于公元前69年,正值强大的罗马大军横扫地中海的动乱年代。很多历史书上将她描绘成一个靠美色周旋于罗马统治者之间的女性,实际上她是为了拯救危难中的埃及托勒密王朝才周旋于强大的罗马对手之间。

        她先是辅佐父亲治理国家,父亲去世后,根据古埃及的传统,18岁的她与10岁的弟弟结婚共同统治埃及。两年后,她被弟弟赶出宫廷。公元前48年,罗马大军登陆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国家危在旦夕,她献身罗马恺撒大帝,并在恺撒的帮助下嫁给了自己的另一个小弟弟托勒密十四世,成为危难中埃及实际上的最高领导。恺撒遇刺后,她用美貌征服另一位罗马将军安东尼,不仅保住了埃及,还获赠罗马共和国的部分地区。公元前30年,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联军被罗马执政官屋大维打败,两人先后自杀。随着她的死,曾经繁荣了数千年的古埃及历史落下帷幕,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

        她的一生与埃及的时代命运紧密相连。作为埃及的统治者,她并没有享受到太多的荣华富贵,生活中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她曾是一名知识女性,接受过来自希腊世界的顶尖学者的教育,并在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学习地理、历史、天文学、哲学、外交、数学、炼金术、医学、动物学和经济学等。她通晓希腊和埃及语言,写了数部与草药和美容有关的著作。可惜她的创作在公元391年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大火中被毁。她的形象至今存在于大量艺术作品之中。

      美妆的秘密

        在埃及古都底比斯一座约公元前1421—前1413年间的古墓中,一幅壁画描绘了三位女士在宴会上的情景。她们头发上戴着香蜡罐,佩戴着精致的项链,身着华美的服饰,画有眼影的大眼睛尤为迷人。古埃及女性进行美容美妆是一种甚为普遍的现象。从古埃及文明出现开始,眼线笔、眼影、口红和胭脂就成为社会上最受女性青睐的物品。

        古埃及人认为,化妆品不仅有美化外表的功能,还有许多实际的用途,包括医学功能、仪式功能和象征意义。古埃及象形文字中,“化妆师”一词的词根是书写或雕刻,这表明化妆不仅仅是对眼睛或嘴唇简单的涂抹,更是一种需要很多技巧的工作。

        生活在约公元前2030—前1650年间的古埃及贵族女性,其化妆过程极具仪式感。在化妆之前,她们会先用死海盐去角质,或在牛奶浴中放松心情,然后敷上牛奶和蜂蜜制成的面膜,腋下涂抹熏香丸去除异味,涂抹注入精油或香料的护肤油滋润皮肤。古埃及人经常使用一种蜂蜜和糖的混合物为皮肤“上光”,使用的胭脂粉一般用红赭石制成。红赭石含有氧化铁,经过研磨后与水混合,用刷子涂抹在脸上。红赭石除了美颜,还可以保护皮肤免受强烈的阳光照射。

        洗浴是埃及女性化妆前的必要步骤。干热气候带来的汗水和沙粒都需要在使用其他任何化妆品前清洗掉。虽然大多数埃及人似乎都在尼罗河中沐浴,但考古学家也在贵族和王室的住宅中发现了一些古老的浴缸。在埃及还发现了古代的公共澡堂,里面有石盆和淋浴间,甚至还有一个用来热水的炉子。细沙可以作为去污剂,肥皂的使用在古埃及也相当普遍。由黏土或草木灰与橄榄油或动物油脂制成的糊状物可以用来清洁身体,并有治疗皮肤疾病的效用。

        古埃及人用于化妆的工具包括化妆盘、小勺、镜子和专用眉笔等。美妆膏的容器和涂抹器本身也是表明其社会地位的奢侈艺术品。化妆品和香水装在方解石小罐子里,盛放眼影和油的容器由黄金、玻璃、半宝石或普通石材等材料制成。在“遇见古埃及:永恒的木乃伊之谜”展览中,便展示了木质双管眼影容器和雪花石膏四管眼影容器。化妆品调制板通常由粉砂岩制成,在大约公元前5500—前4000年的古墓中就发现有这种调制板陪葬品。调制板用于磨制颜料,在一些出土的调制板上依然能看到一些颜料的痕迹。调制板的形状和风格各不相同。在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的古埃及早期,调制板多为几何图案;到了公元前3500—前3100年的时候,多为鱼、鸟以及年轻女性的图案。这些调色板上研磨的最常见颜料是产自西奈半岛和东部沙漠的绿色孔雀石和产自阿斯旺和红海沿岸的黑色方铅矿。

        化妆前,女主人会端坐在抛光的青铜镜子前,化妆师首先为她敷上眼影,眼影大多用孔雀石制成。孔雀石是一种含铜矿石,有着非常耀眼的绿色——这是古埃及女性最喜爱的眼影色彩。石料研磨好后,与动物油脂混合制成眼影霜,用手指或专用的化妆用具涂抹在眼睛周围。有研究认为,古埃及人使用这种绿色的眼妆是因为相信它具有神奇的特性,会唤起“荷鲁斯之眼”,保护化妆者免受各种疾病的侵害。画好眼影后,再用一只雕刻有女神哈索尔形象的象牙小棒取黑色颜料画出杏核形眼线。眼线的黑色颜料被称为“科尔(Kohl)”,由烟灰与方铅矿混合制成。方铅矿是含有硫化铅的一种蓝灰色天然矿物,其中高浓度铅盐带有毒性,但埃及人在使用前会对材料进行长达30天的加工和过滤。这意味着在涂抹时只剩下低含量的铅,这对眼睛是安全的,但仍然有足够的抗菌性。埃及女性喜爱用科尔画出浓重的黑色轮廓,一方面可以使得眼睛的形状显得更大,另一方面还可以保护眼睛不受沙漠强烈阳光的伤害。

        女性妆容的最后润色是红色的唇膏,即使在今天这也是经典的造型。唇膏由赭石与动物脂肪或植物油混合制成,据说埃及艳后会压碎甲虫以获得完美的红色。一些从碘和有毒矿物中提取的染料混合后含有毒物,可能导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也许这就是“死亡之吻”一词的来源。指甲也不会受到忽视,古埃及人往往用指甲花染料涂抹自己的手和脚的指甲。一些女性还会为自己的头发染上颜色。

        化妆的过程中,镜子是必不可少的。已发现的古埃及镜子可以追溯到古王国时期,由连接到手柄上的平面抛光青铜或铜盘组成。到中王国以后,镜子采用太阳圆盘的形式,手柄的形状通常采用莎草茎、女神哈索尔和年轻女孩的形象。意大利都灵的埃及博物馆里收藏着一张古埃及的莎草纸画,描绘了一个女人一手举着镜子,一手用工具在嘴唇上涂抹口红的情景。

        化妆完成后是发饰、服装和服饰的搭配,一些女性还会喷洒香水。最昂贵的香水由来自东非的乳香、没药、松脂、肉桂、豆蔻、藏红花、杜松子、薄荷等草药和香料制成。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女性喜爱在头发上佩戴花朵或一种香蜡罐,香蜡慢慢融化会不断散发出香气。古埃及人喜欢浓密而长的头发,保持浓密的头发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油对于头发保养和维护具有重要作用,古埃及妇女常常用椰子油和橄榄油按摩头皮和头发,并使用蓖麻油来刺激头发生长。假发也为古埃及女性所喜爱,一些人甚至为了佩戴不同的假发而将自己的真发剪掉。

        经过冗长的过程,贵族女性便可以容光焕发地去参加宴会、聚会或各种社交活动。普通女性的换装过程相对简单,使用的美妆器皿也不会如此珍贵,但拥有一套漂亮的化妆器具是古埃及女性最简单的梦想。在“遇见古埃及:永恒的木乃伊之谜”展览中,骨木质化妆盒和鸭子造型的化妆盘历经数千年依然十分精美。考古学家发现,在被挖掘的很多年代悠久的埃及古墓——无论是男人、女人还是儿童的坟墓中都有镜子、梳子、香膏等,表明古埃及人尤其是女性非常希望到另一个世界仍然能够使用心爱的化妆用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今中外皆通此理。古埃及虽然距离我们几千年之遥,但展览中古埃及人使用的化妆物品使我们依然感到亲切,让我们体会到古埃及女性对埃及古代文明作出的贡献。

        (作者:尹亚利,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荣誉主任)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北京 文物 艺术 美术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60(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