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冯骥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第二轮破坏

      作者:周润健2013-06-21 09:14:17 来源:新华网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过度商业开发、盲目追求政绩、缺乏专家支持、城镇化过快等因素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第二轮新的破坏。

        这是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近日在北京领取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时做出上述表述的。

        冯骥才指出,十年前,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消失,为了抢救和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国家和地方陆续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比如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建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资助国家级传承人、颁布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等等。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就目前来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第二轮破坏。

        “首先是过度商业开发。”冯骥才批评说,一些非遗项目列入国家级名录后,成了当地的文化品牌。有些人出于商业考虑插手进来。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些人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适合商业目的的部分人为地改变,致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目全非。比如剪纸和皮影,本来应该是纯手工制作的,但现在几乎都是机器压制的。“这样作的结果改变了它的性质,使其不再具备非遗的特征了。”

        其次,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一些地方政府动机不纯,只是一味地追求政绩。一旦“申遗”成功,热闹几天后,就失去了兴趣,抛在一边不管了。时间一长,这些非遗就会被破坏,直至消亡。

        第三是缺乏专家支持。冯骥才介绍说,在日本,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被视为“国宝”,一大批专家围绕着他转,给他做档案、建数据库,做影像资料等,可是我们的一些非遗传承人的身边缺乏这样的专家。“没有专家扶持,一些非遗项目,尤其是只有一两个传承人的项目,其结局可想而知。”

        第四是过快的城镇化。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的突飞猛进,自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十年间,减少了90个万个自然村,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

        “如果在城镇化进程中不注意保护,这些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的东西就会消失殆尽。”冯骥才忧虑地说,城镇化后,很多农村人进入到城市,与原有的文化断裂了,很难适应城市文化。一些非遗项目是集体项目,如锣鼓,需要很多人,但进城后,这些人分散了,这个项目也就很危险了。

        “我不反对城市化,但要有度,不能一味地图快。应该有个文化层面的过度,不能让农村人丢掉原有的文化财富,要关心他们的文化精神。”冯骥才说。

        冯骥才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需要全民的自知、自觉、自省外,第一保护人就是政府。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关键是看领导者的文化意识,政府既可以成为文化遗产最大的保护者,也可以成为最大的破坏者。因此,政府官员在城镇化过程中不能对文化失职,更不能失语,要有文化责任和眼光。


      责任编辑:汲平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国内 天津 冯骥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天津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28(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