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冯骥才话乡愁:像火炬手一样传承历史文化

      作者:林波2016-04-24 08:48: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图为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开馆

      虽然已经年过70,两鬓中也有了明显银丝,但作为中国文坛“常青树”的冯骥才仍然为民间文化而奔波着。4月22日,一袭黑色西装,身材高大的冯骥才带着乡愁、眷爱和自豪,再次出现在了故乡人面前。这一天,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的冯骥才祖居博物馆正式开馆。

      这座被当地人称为“五马桥花园冯家”的晚清建筑,寄托了冯骥才浓郁的乡愁,也无声地见证了一个以药业起家、底蕴深厚的文人家族的辉煌历史。冯骥才希望,每一代人活着都像火炬手一样,把前人手里的历史文化火炬传承下来,完好地教给后人。

      心系故乡 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开馆

      穿过幽幽的巷道,推开木质的大门,一股别样的气息铺面而来。这气息中,不仅有历史的古朴,现代的时尚,还有田园的清新。这里便是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民主路上的冯骥才祖居博物馆。

      4月22日,冯骥才祖居博物馆正式开馆。

      宁波市宣传部长万亚伟表示,冯骥才祖居博物馆的开馆既完成了家乡父老的夙愿,也将是宁波耀眼的历史文化明珠。“我们可以展望,冯骥才祖居的落成必将成为慈城乃至宁波重要的文化研究交流基地,创造出独有的文化空间,进一步丰富书藏古今的宁波形象。”

      冯骥才祖居博物馆由冯家祖宅和新馆两部分组成,分为“怀先堂”“南轩”“我们的大冯”三大展区。迈进大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冯骥才祖居的正房。?冯骥才的祖父冯家屿、父亲冯吉甫都曾在这里生活。

      而在正房的北边,有一口冯氏祖辈使用过的古井。它静静地躺在那,用自己的沧桑向来访者诉说着自己的历史。2015年12月份,冯骥才回来的时候说,自己的老母亲99岁了还对他念叨着老家的这口水井。那天,冯骥才专门和它合了影。而在这次重返祖居时,冯骥才又与这口古井合了影。

      走出展厅,可以看到,在祖宅和新馆的中间,有一个小小的菜园,周边栽种着一排翠竹。菜园内,一棵棵青菜昂首挺胸,争先恐后享受阳光的滋润,颇具田园特色,为这个博物馆增添了不少生机。

      冯骥才告诉记者:“我每次到家乡来,都很感动。”在他看来,他的一切都是来自这块土地。为此他将自己的书和书桌都搬到了这里,“在这里有亲切感,还可以写散文。”

      大话乡愁 像火炬手一样传承文化

      在冯骥才眼里,该祖居博物馆,有一半装着的是对故乡的情深,另一半则是游子浓浓的乡愁。

      “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有一个神奇的土地,这个土地就是故乡,你年轻的时候不觉得,但是你到了一定岁数的时候,就会对故乡产生一种怀念。”而在冯骥才的心中,祖居就是那片神奇的土地。虽然冯骥才并不是在宁波出生,但在这座祖祖辈辈好几代人生活的故土,他心怀敬畏。

      1992年,对于冯骥才而言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他回到故乡办了冯骥才敬乡画展。“我在外地搞画展,都直接叫冯骥才画展,只有在故乡办画展,我才取名。”站在巨大的画展旧照前,冯骥才解释道。而在敬乡画展举办的10年后,他又举办了省亲画展。

      冯骥才强调:“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神奇的土地——故乡,每个人把这块土地连在一起,就是祖国。故土、故乡、故人,连在一起的就是我们的历史,就是我们的根。”在他看来,乡愁就是每个人对于故乡的情感和怀念,而这种情感有的时候需要载体,祖居就是一个固化的载体。

      而这座承载冯骥才乡愁、乡情的祖居,收藏了冯骥才几十年来创作的各种作品。冯骥才说道:“我老家的人对我挺在乎,对我的作品也挺在乎的,所以我愿意把我的东西带回来,充实家乡的文化资源,在家乡里寻找知音。”

      冯骥才梦想着有朝一日闲下来,到故乡来住上一段时间,在陪伴自己多少年的书桌前,静静地写下、画下对故乡的爱和思念。

      抢救民间文化 结合历史保留原生态

      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只是冯骥才文化保护中的重要一部分,除却祖居,在保护民间文化的道路上,冯骥才一直行走在路上。

      在著名钢琴演奏家刘诗昆看来,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开馆,对宁波和周边地区而言,可谓是锦上添花。随着社会的发展,刘诗昆注意到,伴随着一幢幢高楼平地而起,不少老建筑正在消失。他强调:“不能建新拆老,喜新厌旧。”他解释道,文化终归是根基,屏幕语言再简单新奇热辣,也终归不如文学语言有内涵。

      “有些青年只知苹果机,而不知我国近代作家鲁迅、巴金、冯骥才等文学巨人,只能叹之不该有之憾事,须知国家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才是真发展。”刘诗昆掷地有声地说。

      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开馆犹如文化添加剂,使宁波文化美上加美,犹如水滴汇入聚成大海。

      而在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看来,文化也有高调的文化和低调的文化。他表示,“借用冯老的话,追求持久生命魅力的纯文化很难在当今时代大红大紫,可是它也不会为大红大紫而放弃一己的追求。它甘于寂寞,因为它确信这种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这次冯骥才祖居博物馆的开馆,并不是他自己的事儿,这是我们大家的事儿。”在姜昆看来保护历史文化人人有责,这是大家共同的历史使命。作为一个旁观者,他看着冯骥才为民间文化、古村落在奔跑、在忙碌、在悲叹,这无一不触动着他。他希望民众能静静地看过去、看历史,思索未来、崇尚文化。

      而在冯骥才的心中,祖居保留了一些原生态的东西,这好比古村落保护中保留一些历史的痕迹,“这样你就可以进入历史隧道,与历史结合起来。”

      1992年,首次回乡办画展的冯骥才得知月湖边的贺秘监祠年久失修,无钱修缮,当即决定卖画筹钱。最终,冯骥才凭一己之力,卖掉自己的5幅画,捐修了宁波贺知章祠堂——贺秘监祠,拯救了祠堂被拆迁的命运。“这是我做过的第一个文化遗产保护案例,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没钱修文物时,我可以卖画!”冯骥才说道。

      悠悠清风从弄堂里穿过,把最原生态的东西送回家乡,将承载历史文化的祖居呈现给民众,或许这就是冯骥才对家乡最深情的守望。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冯骥才 宁波 传承 文化 浙江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29(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