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泥塑:小众艺术品的现代式生存路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6-12-29 08:40:00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80后”小伙胡鹏飞是2000年从陕西凤翔来到北京的。凤翔泥塑与天津的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中国泥塑的三大流派。胡鹏飞来北京之前,就暗下决心要靠自己的泥塑手艺养活自己。

      泥土,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根基。女娲用泥土创世的神话,使得中国人与泥土有着更为亲近的联系。胡鹏飞对这门手艺是“纯粹的喜欢”,他记得一段对“泥人张”创始人的描写:“为人捏像只须对坐谈笑,抟泥入手,顷刻而成;且能藏泥于袖,悄悄抟塑人像,形神毕肖,栩栩如生。”

      然而,来到北京之后,胡鹏飞发现这里和自己想的并不一样。“北京充斥着各种高大上的东西,泥塑这种东西从原材料上看,似乎既没有经济价值,也没有收藏价值。”胡鹏飞对《瞭望东方周刊》回忆了最初的困惑。

      但凭借用时尚来包装传统形象、“走产业化路线”,如今胡鹏飞的泥塑工艺品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

      与很多传统艺术一样,泥塑艺术面临着新时代下的困境。但还有许多如胡鹏飞一样的手艺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欢迎拍照”

      走进北京通州的一间小院,胡鹏飞正忙着指导几名工人给兔儿爷“开脸”。每年临近中国传统节日,尤其是中秋节前夕,胡鹏飞总会异常忙碌。

      胡鹏飞是这家名为“吉兔坊”的泥塑工作室的创始人。胡鹏飞告诉本刊记者,兔儿爷是北京地区著名的传统节令玩具,泥质彩塑,兔首人身,于每年中秋前大量上市。

      老舍曾在《四世同堂》中对兔儿爷有过生动的描写:“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了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分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得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

      传统的兔儿爷制作工艺极为繁琐。胡鹏飞首先要精选泥料制胚,雏形初成后经过数日晾干,修饰打磨后,用白漆上底色,再用细毛笔蘸不同的颜料为兔儿爷画上面部五官、衣服、坐骑图案。十几道复杂的工序,讲究的是拿捏的力道和绘功的精细,一般要耗时一个星期才能完成。

      准备原料就不易。泥土的种类千差万别,一般选择杂质少、黏性好、可塑性强的。

      泥土采集回来后,要经过多道工序——摊开晾晒,将水分蒸发掉之后,再把土里的石块、杂草等杂质挑出来,用两毫米孔径的筛子过筛,得到较为细腻的颗粒。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能达到泥胚的标准。

      再之后,要将泥土加入清水,成为泥浆后再过滤,去除杂质。经过24个小时的沉淀之后,泥和水自然分离。这时,颗粒用肉眼已经看不到了,只有在放大镜下面才可以找到。

      泥土在四季的温度和湿度变化下,状态并不稳定,开裂成为泥塑艺术品的一大天敌。为此,要在泥土中加入棉絮,以增加黏结性。经过五六个小时的人工捶打之后,泥土与棉絮终合为一体。

      在胡鹏飞看来,泥塑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极为精彩”,“好多同行都怕被别人看见制作流程,但我们工作室门口写的是‘欢迎拍照’。”

      集生产、展示、交流、传播于一体,这是胡鹏飞认可的民间艺术传承的方式。

      改变传统技艺

      把泥塑生意带到北京后,胡鹏飞曾苦苦坚持了三年,直到一次偶然的生意给他带来了转机。

      “卖凤翔的‘虎头’时,有人问起卖不卖兔儿爷,我就问当地的朋友这是什么。得知当时国子监附近有人一个兔儿爷能卖100多块钱时,我就觉得这个东西好。”胡鹏飞说。

      之后,胡鹏飞就开始尝试着做兔儿爷。“北京大爷很热心,给我提意见,说我做的兔儿爷哪不像,还给我讲兔儿爷背后的故事,我就一直改,也逐渐成了这方面的专家。”

      如今,胡鹏飞设计的兔儿爷品种多达十多种,有骑葫芦兔儿爷,骑麒麟兔儿爷,骑白象兔儿爷,像胖阿福一样的兔儿爷以及穿着结婚礼服的兔儿爷兔奶……

      实际上,普通消费者往往会忽略手工艺品的文化价值,而单纯认为价格相对于现代工艺产品而言偏贵,这让他们很难买账。

      提到自己做的兔儿爷为什么能被大家接受,胡鹏飞说自己走的是品牌化路线,“用商业的方式去运作,把传统和现代人的时尚、审美相结合,通过包装、文字、图案的创作设计,让买主觉得提着这份礼品送人是一件体面的事,既有文化又时尚。”

      传统形象走时尚路线并不容易。胡鹏飞告诉本刊记者,前几年,他们在设计兔儿爷的时候,也是顶着巨大压力的。

      传统兔儿爷的三瓣嘴呈三角形向下,显得严肃威武。而胡鹏飞的笔画到三瓣嘴末梢时向上一挑,便挑出了一个笑容可掬、亲切喜庆的新版兔儿爷。

      很多人都说兔儿爷不应该这样笑着,但是胡鹏飞还是坚持了下来,“现在连专家都已经接受了。”

      如今,胡鹏飞在北京、河北、陕西都开辟了基地以满足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对兔儿爷的需求,每年他的工作室要制作近10万个兔儿爷。

      同样在改进传统泥塑技艺的,还有胡新明。

      1965年,胡新明出生在陕西凤翔六营村的一个泥塑世家,父母亲都是当地的泥塑艺人,泥塑大师胡深则是他的叔伯爷爷。胡新明从小就开始学习泥塑。

      作为“凤翔泥塑”的第七代传承人,胡新明见证了凤翔泥塑的起起落落。从明代开始,六营村就盛产泥塑,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凤翔泥塑的一个辉煌时期,那时全村家家户户都会做泥塑,每逢庙会泥塑摊位红彤彤的一大片。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几十年造型都没有变化的凤翔泥塑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当时的泥塑非常薄,轻轻一捏就会碎掉。为此,胡新明也吃了不少苦头。

      胡新明还记得,1988年他向新加坡出口了8600件泥塑工艺品。当时他亲自送货,到了西安后要换出口专用箱,在换箱的过程中,五分之一的工艺品碎了。再等运到新加坡后,没有一件作品是完整的。

      这件事对胡新明触动很大,他决心改进制作工艺。胡新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原来的泥塑制作工艺,产量低又“娇气”,根本难以满足走出国门的需求。

      在这之后,胡新明花了几年时间,经过上百次实验,成功研制了“摔不烂胡氏泥塑”。

      在胡新明看来,原本的手工业是为百姓的日常生活所服务的,而如今很多产品已被现代文化挤掉,如何让人们接受手工艺品并继续去使用,与现代生活融合是必不可少的。

      先谋生,再传承

      胡新明做泥塑已经有近40年时间了,他带过的徒弟有100多人。胡鹏飞的工坊成立10年了,也从最初只有几个人,发展到拥有设计师、彩塑艺人、制作员工200多名。看起来泥塑的传承不成问题,但胡鹏飞对此并不乐观——包括泥塑、剪纸,许多传统艺术都缺乏更年轻的传承人。

      “我们只能找到年龄比较大的手工艺人,他们只是把这个当作一份工作。”胡鹏飞说,泥塑是一门需要“静”的艺术,但很少有年轻人愿意耐住性子沉入其中。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泥人”传承人何斌完全采用手工制作泥塑作品——手捏细纹,每个作品造型都不同。

      何斌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自己平常会接私人定制的订单,但因为人手不够,自己单枪匹马难以做推广。虽然何斌也会带徒弟,但是徒弟们往往“学个一两天”就放弃了。

      相比何斌“小众”化的艺术品生存方式,胡鹏飞、胡新明则希望走产业化路线。他们采用模具批量生产——当然,模具也要设计原稿、翻模、修、画、烧、打光。

      胡鹏飞同时在线上线下大批量铺货,“只要你到后海那片问哪里有货,都能找到我们的分销商;网上也很容易买到,一个兔儿爷只要三四十块钱。”

      为了加快生产速度,他增加了人手,细化了分工。“最多的时候有五六十个师傅帮忙做,一个人一天就能做上十个。在分工上,有专门捏的,专门画的,专门包装的。”

      2010年,他的工作室一天就能产出100多个兔儿爷。

      胡新明进一步对传统泥模具生产制作效率低、成本高、周期短等缺陷进行了改进——用现代石膏模具代替了泥模具,使泥塑生产周期大大缩短。原本一天只能生产10件产品的泥模具,改用石膏模具后日产量可以达到100件。

      如今,胡新明的泥塑工作室每年产量达10万件,年销售额达到500万~600万元。

      无论是个人定制化的小众市场还是产业化经营,对于匠人来说首先要依靠自己的手艺谋生活,先把自己养活,再去谈传承和传播。“文化的传承光靠一腔热血显然不够,没有市场的传承与保护都是空谈。”何斌说。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泥塑 艺术品 艺术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0(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