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冯骥才称"维修性拆除"很可怕:后代会说我们无知

      作者: 2012-03-12 10:03:05 来源:今晚报
        想要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会场发现冯骥才是件容易事,一米九二的身高总是让他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但要想在会场采访到冯骥才却难上加难,因为只要稍有闲暇,他的身边总是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早已成为其“粉丝”的各路记者。在诸多媒体同行的眼中,冯骥才不仅是思维缜密、见解独到、充满人文关怀的“观点大冯”,更因为他一次次掷地有声的呐喊与疾呼,而成为“焦点大冯”。

        3月8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一楼举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记者会,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参事、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市文联主席、今晚传媒集团高级文化顾问冯骥才作为嘉宾答记者问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引起国内外记者的强烈关注。

        为求提问记者各显神通

        15:00,记者会正式开始,300多名记者刚挤进会场,便把目光和相机镜头齐刷刷地对准了冯骥才。为了获得一个宝贵的提问机会,记者们都想方设法、各显神通吸引主持人的注意力,从最开始把手臂高高举起,到后来干脆站起身来,现场气氛热烈异常。在几次举手没有争取到提问机会后,一名女记者甚至迅速在平板电脑上画了一幅冯骥才的漫画向台上展示,希望引起注意。

        “大冯太火了!”争相排队想要向冯骥才提问的记者们,都不约而同地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个下午,冯骥才先后围绕文化强国要有清晰的国家文化形象、历史建筑的开发与保护、地方政府的文化自觉与文化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见解,在6位嘉宾中回答问题最多,获得好评最多,答记者问的效果最好。

        文化强国的终极是社会文明

        “冯委员您好,请问在您看来,文化强国的内涵和标准是什么,应该如何实现?”记者会宣布开始后,这是一位女记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主持人为了对女性表示节日祝贺,把提第一个问题的机会交给了女记者。”冯骥才的开场白既轻松又幽默,引得在场嘉宾和记者发出会意的笑声。随后他说:“我们的经济越来越发达,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需要社会文明的提高,它的提高离不开文化的建设。文化强国是一个目标,必须有一个具体的内涵和标准,在我看来,文化强国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国家文化形象,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从我国的历史文化来看这是非常清晰的,但更为关键的是未来的中国,作为文化强国的文化形象同样需要非常清晰,应该有一个鲜明有力的、为我们公民所认可的文化精神;第二是要有一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文艺作品;第三是要有能够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达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的文化产业;第四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文化强国最终要建成什么样,我认为文化强国的终极是社会文明,这种文明涵盖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我们要拥有一种高素质的文明,全民拥有高素质的文化。”

       “维修性拆除”现象很可怕

        “中国有660个城市,近年来在急速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冲击中,我们过于想改善过去物质生活的困境,于是把几百年、上千年形成的千姿万态的、具有个性的城市都变成了千城一面,我经常说,应该承认这是一个文化悲剧。”在被问及时下热议的“维修性拆除”这一话题时,冯骥才颇感痛惜地说道:“当然不可否认我们当时也缺乏文化自觉,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把这样的东西留给后代,后代只能说我们这一代无知。”

        冯骥才表示:“正是有了这样的教训,近年来才引起各界的重视和呼吁,有了国家层面的、知识界层面的文化自觉。过去我们没有认识到城市历史遗产的重要性,对历史建筑有一个很谬误的做法叫‘整旧如新’,后来清晰认识了,才有了‘整旧如旧’。然而即便如此,建设性的破坏也一直存在,尤其时下是这种‘维修性拆除’,既有了破坏的现象,又有了破坏的借口,这种现象十分可怕。”

        冯骥才犀利的言辞引起在场记者的强烈共鸣,不少人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对他的见解表示赞赏和认同。

        选取文化干部要有考核机制

        有记者问起地方政府的文化自觉性,冯骥才不无感慨地说:“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地纷纷响应,这种积极回应的态度是好的,我们需要这种回应,但是究竟应该怎么做文化,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今年两会,我的提案就是建议有关部门在选取主管文化的干部时,要有文化考核制度。因为文化能否健康发展,干部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个干部或一个部门的文化修养、文化素质、文化底蕴,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品质、文化走向,也可以说是文化价值的取舍。”

        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有选择性

        “文化产业是现代产业,是20世纪从美国大工业时代开始兴起的新兴产业,是大规模生产的经营性或服务性的行业,文化范畴内不少类别是纯粹精神性的东西,这些文化就不能进入文化产业加以打造。”有记者在现场采访中,希望冯骥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支招,就此,冯骥才指出:“文化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创意,我们国家要大力发展我们的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关键就在于产业内部能否有创意,文化离开了创意、创造,就没有持续的生命力,文化产业没有创造性的内容、方法和新的技术,也难以持久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同时还要有选择性的重点发展适合做成产业的文化元素。在此基础上,还应该经过充分的专家论证,科学、理性对待文化产业,才能将其真正做下去。”

        文化强国要从孩子抓起

        采访会结束前,冯骥才利用有限的时间,进一步向社会呼吁:“我已经70岁了,希望文化强国的目标可以早日实现,但文化的发展是积淀而成的,文化强国也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的,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文化建设还是应该从教育开始,从孩子开始。文化是心灵的事,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课本、课文,很多文化是需要感受的,文化教育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我们需要想更多的办法让孩子从小心灵里就有文化的情感和情怀,就热爱文化,我觉得这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所以我还建议教育界应重新再考虑考虑美育的问题。”

      责任编辑:汲平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冯骥才 文化遗产 我们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0(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