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舒启情志 同兼百家——忆舒同

      作者:王振2018-12-26 09:34:03 来源:人民网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草书)舒 同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舒同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0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常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近段时间,我一直怀着崇敬的心情追忆和他相处的日子,领悟他那舒启情志、同兼百家的革命艺术人生。

      对先生的崇敬,源于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天,父亲指着一瓶兰陵酒对我说:兰陵美酒郁金香……这首诗是李白的,这书法可是咱们山东老书记舒同的,他是真正的书法大家。一个喜欢书法的少年,第一次听到“舒同”这个名字,也是第一次看到他的“舒体”,瞬间心中有了偶像。入伍后不久,没想到我这个农村孩子竟然见到了父亲多年前偶然提到的书法大家,并且还在他身边工作,这是从天而降的幸福、责任和机遇。

      第一次见到先生,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名震四海的大书法家竟然如此谦和。他个头不高但有泰岳之气,满面笑容不失威严,慈眉善目却能洞察秋毫,头发一丝不苟又不露梳理之痕迹,手掌绵软筋骨却强劲有力。在他身上隐约可见经历长征的千难万险,但确实不敢相信眼前就是那位在华东战场深入虎穴,经过不屈不挠斗争,策反韩练成六万大军的舒主任。“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先生那种弘毅的人格魅力如春风万里。自此,我下定决心在先生身边做一名好战士!

      先生夫人王云飞十分关心身边工作人员的成长,经常给我们说起先生的革命生涯。那苦难的年代物资匮乏,常常用红色的土洗出颜色以当墨,把几根鸡毛绑起来以当笔,雪后用木棍在雪地上写,雨后用树枝在泥泞上写,红军长征时骑在马背上用手指在膝盖上写……艰苦的环境没能阻挡住先生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有杆皆为笔,平整视为纸。笔无处不在,墨无处不有,纸无处不是。正因为如此执着,才造就了真正的“马背书法家”“党内一支笔”。这称谓,是毛主席对先生的赞誉。

      先生家西南角房间有一个很大的书案,书案上摆满了大大小小几十支笔,他最爱用那支如椽羊毫提斗毛笔。他说,这支提斗含墨多,写字能浓墨重彩超以象外,羊毫笔软,才会险绝生于其中。先生说延安时期,毛主席推荐他书写“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的校名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当时用的就是这支提斗。只可惜这些字的真迹早已不知去向,不过从照片中就足以想象悬挂牌匾时的壮观场面。1992年一个夏夜,我找郭化若将军签书,特地请教将军有关“抗大”的事,他曾任“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步兵学校教育长。谈到那块牌匾,他兴奋地说:舒同同志的题字雄浑遒劲、高古峻冷,承颜柳之气象,抒正义之心声;巍巍乎形同五岳,铿铿然响若洪钟。后来,毛主席还推荐先生书写了“全国农业展览馆”馆名,为中共中央党校临摹放大了“实事求是”4个大字,都是用这支羊毫提斗写的。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笔!

      先生在山东工作近20年,把山东称为第二故乡。1959年,先生视察费县水利工程,应邀题写了“许家崖水库”5个大字。本来,我们都不知道这几个大字刻在了哪里。有一天,我给一位领导同志送《舒同书法集》,他的秘书曾在费县挂职,谈到许家崖水库和先生题字一事。我回来后汇报,先生才给我讲起此事的来龙去脉。先生说,这是他平生写的最大的字,也是最满意的字,摹刻得也最好。这“三个最”,应当是对当地人民群众热情高涨大兴水利工程的最好回应。

      我每次在先生面前提到“舒体”,他都纠正说,舒体不能自己讲,要谦虚一点。先生自称他的书法是“七分半书”:即真、草、隶、篆、行各取一分,二王一分,颜柳一分,何绍基半分——取真书之刚健中正,行书之守正出奇,草书之妙法神韵,篆书之万物象形,隶书之方圆宽博,二王之飘逸潇洒,颜柳之筋骨隆盛,何字之俏皮脱俗。这是先生关于七分半书的表述。先生的书法艺术确实自成一体,笔画饱满,结字雄浑,有极高的辨识度,称“舒体”可谓名副其实。一位领导同志对舒同书法作品评价说:“好看,有基础,有风度”。一次,去启功先生家取他为舒同先生题写的“健康长寿”四个大字,我不失时机地就这一评价请教启功先生,他说:有基础就是集百家之长,有风度就是有革命家的刚健雄浑之气,奋发向上的精神意识,气象正大、积极进取的军人情怀。“舒同的书法一半是自己的,一半是古人的。”针对这样的评价,启功先生解读说:一半是古人的就是弘扬传统,一半是自己的就是特立独行,两者结合即是继往开来。

      先生主张五指执笔、用心运笔。“五指执笔”讲的是右手五指并用,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牢牢执稳,使五个手指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手心虚空为方便笔管360度旋转笔锋无障碍。先生写字时中锋行笔,八面出锋,无锋不藏,如锥画沙;无往不收,如钩钓鱼。他说悬肘并不是高高抬起,真正的目的是写字时小臂不能因过度摩擦桌面而影响书写。执笔之法,古代大书法家各不相同,有许多书家不愿意被看到书写的状态,怕被偷学了执笔之法,搞得玄之又玄。先生这些都是开放的,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众人。他的这种传承精神让人感佩至深,客观上让我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先生每一次书法创作,我都屏住呼吸站在一旁,牢牢记住他书写时的每个细节。几乎每次看完他写字,夜里都会梦见自己在先生指导下学习书法,第二天把做梦的情境讲给先生夫人听,她说:你已经入迷,庄周梦蝶,看来你要成为舒体的“传人”了。当时的一句玩笑,后来变成了我一生努力的方向和信念。

      先生教我写“人”字,说写撇画,要藏锋起笔,向左移动,有波折,收笔向左下压。写捺画,露锋起笔,向右下侧坚挺,先细后粗,收笔伴转笔向上出头。先生说“人”字最好写,只有两笔,但是“人”最难做。做人做不好,字写得再好没有任何用处。先生说这些话时带有浓重的江西东乡口音,听上去非常有韵味。我暗下决心,不但要做一名好战士,还要做一个好人,写一手好字。先生知道了鼓励我说:为人之道,一以贯之。为书之道,自然天成。这句话已经成为我的座右铭,每当碰到困难或犹豫不决或精神萎靡不振时,重复几遍,心中便自然生出一番豪迈之气!

      最让我兴奋的是看先生写大字。下笔之前,他总是凝神沉思,待胸有成竹方走到案前,目测纸之大小、距离之远近,用双手压纸,手将纸向左右上下捋舒展,眼睛紧盯手掌过纸之处,似在纸上寻找什么,又似问纸年龄几何、出生何地,有时吹一口气,似吹浮尘;有时闻一闻气味,似辨纸香;有时以舌试纸之洇,如与纸吻。此时已忘记众人之所在,人纸俨然合一。然后,先生两脚自然分开,膝微屈,调气息,左右环顾,目光寻寻觅觅地游移,不与人对视。全身放松,形与神俱。五指握笔,虚虚实实,实则千金之力亦不能夺,虚则差之毫厘便可脱落。蘸饱墨,墨稍浓稠,蘸笔后可见墨之流动。砚边舔笔,笔毛聚拢如锥如剑;蘸墨砚底,笔浸墨中如吮如吸。反复多次,笔墨已合一。这时会发现先生若有所思,突然深吸一口气,提笔写字。书写时左掌按纸上与两脚成鼎立之势,脚底稳如磐石,身体可前后俯仰,左右腾挪,手臂可上下求索,擒纵提按,转换自然。笔走龙蛇,行云流水,忽然间一幅完整的作品跃然纸上。“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众人低眉屏息,可辨心跳,可闻虫语,见到署名最后一笔,众人长舒一口气,这时掌声响起,掌声和先生爽朗的笑声和在一起。先生说写大字要精气神十足,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人与笔、墨、纸、砚合一才能游刃有余。沙孟海先生曾说:舒同先生的大字与他的生命阅历一样,思想与艺术相结合,有一种特殊的张力、感染力和亲和力,楷、行、草随时转换的能力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先生不管写多大的字,都说要笔到墨到,他喜欢魏晋风格,很少见到一笔大过数个字,但也有例外。先生有一次写“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其中的“叫”字最后一笔从上到下,似乎把整幅作品左右切开,颇有气贯长虹、顶天立地之势。佟伟先生曾说,这一呐喊之笔突破了书法的困境、生命的困境。无论怎样的困惑,相对于广阔天地、绵延时空,都是非常渺小的。只有突破了,才能浑然与天地共体,与天地同流,有限中才会有无限,才会有纵肆逍遥的心灵腾挪。

      1995年,先生90岁第一次出版自己的书法集。他不允许我们给他出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同志“偷着”用6年时间到全国各地拍了近千幅先生的作品。我对着台灯一幅一幅地看反转片,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收录到书法集,十分惊奇地发现,先生对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情有独钟,曾先后写了100多幅。不同形式、不同时期、不同字体,有时甚至一幅作品中真草隶篆都有。作品尺幅有横有竖,大小不一;书写风格迥异,有的一板一眼个个似珠,有的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有的像金丝缠绕环环相扣,有的像巨石来袭无处藏身,有的气吞万里如虎。能把同一首词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难道只出于对作品内容的熟悉?不是。我想,最根本的是他心中有一面漫卷西风的红旗。那一面红旗,正是他内心的“本真”,是“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那种内心自由的精神气韵和风格。他写“缚住苍龙”,就是在书写那个时代的伟大理想。

      先生也赞同“笔墨当随时代”。他一生书写的90%以上的作品是毛主席诗词,有的还没公开发表他就写了,如先生写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中是“雪里行军情更迫”,首次公开发表时毛主席改成了“雪里行军无翠柏”。先生和主席见面时谈论的不只是工作,还有诗词、书法和未来。先生书写毛主席诗词,就是书写时代强音,就是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精湛的书法艺术书写中国、书写人民!先生本人也曾自豪地说,他在山东任职期间,毛主席曾多次到山东视察工作,说话的神情让人感觉到他对主席生于心底的敬仰和爱戴。

      我到先生身边工作时,他已是耄耋之年,一切绚烂归于平淡。先生常反反复复地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这是《大学》里的一段话。先生喜欢背诵经典,《大学》《中庸》还有《毛选》几乎能够倒背如流。而临帖,他认为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经典诵读。他一生都在用经典浸润心灵、提升自身修养。先生说,如果他生于和平年代,一定会去做一名老师教孩子如何学习经典,如何临帖写好中国字。他说,不读中国经典,又如何建立内心的强大?不临众家碑帖,又如何集众家之长?

      如今舒同先生已经远去,但先生的言行和精神,让我一生受益。现在,我工作之余也喜欢背书、喜欢临帖,近些年还主持编写了一套《经典诵读与书写》系列丛书,供孩子们学习经典、学习书法,但愿以此能告慰先生在天之灵!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书法 书法家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1(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