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小众书法家与大众书写者的分野

      作者:朱以撒2019-01-15 09:01:50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我们见到的以毛笔书写的文字中,很大一部分不能称之为书法语言,只能是书写语言。不少人认为书法的门槛低,大凡执毛笔以书便是书法语言了,这明显是一个认识上的错误。实际上二者是可以区分、辨识的。作为抽象语言的表现特征,两者虽然都要诉诸人的视觉,诉诸人的内在感受,但是由于语言的本质不同,审美价值相距甚远,是没有可比性的;它们是截然不同的出发点,截然不同的结局。

      书写语言是大众交际、自娱的一种形式,有其实用性,把笔而书,任意为之。书写者无视书写的规矩,也就无所谓规矩,以意驭笔,笔下有字即可。这样的书写使人感到便利,乐意为之,使书写语言大量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人对书写怀有热情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持守了执笔书写的传统,用书写的姿势完成一个个汉字。但由于缺乏规矩,对书写语言的约定俗成也就是能够看懂即可,并无太高的要求。书写语言是非常实用的,日常生活中大量运用,成为日常书写。一个人写久了,写多了,渐渐熟练,成为写手。它的娱乐和近俗两方面的特点,使书写语言大量发展,为日常生活服务——在一个已经疏离毛笔书写的时代里,一般是不会对书写提出多少要求的,也没有那么多讲究。而为了迎合世俗的需要,书写语言也可以轻易转型,有其美术化倾向,亦书亦画,非书非画,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乱。

      由于通俗,书写语言不会过时,更不会消失,且书写者多,受众也多,它始终保持了一种在场感,有着积极的消费市场。这类书写有很强的民间意识,一个人便可单独操作,不必倚仗他人,也好读、好懂。古人认为“俗书趁姿媚” ,通俗就有这个特色。大众普遍认可,也就意味着非专业化的书写也能大行其道。书写的公共性在此时特别明显地体现,大凡认得汉字者就可书写,各行其是,各得其乐。书写者通过书写抒发个人意趣,他们的参照就是自己的感觉,往感觉好的方向发展,自己就是自己的书写坐标,即便调整,也是倚仗自己的感觉,由此更显示了书写的私人性。

      尽管书写语言最终仍然是世俗生活的一种需要,作用于民俗节日、活动及日常应用上,谈不上法度规范,更谈不上格高境远,只是把汉字以毛笔的形式书写出来,是没有一套审美规则引导的。如果跟踪一个书写者,可以发现其多年来的书写的确增加了熟练,但品位依旧低下,甚至越发市井气。弹琴不师谱,称物不师衡,工匠不师绳墨,终无向上向好的发展状态,只是书写兴趣存焉,无法解决怎么写、写什么的问题。

      同样是书写,书法语言则呈现出一种有方向的追求,与书写语言的作用不同的是,它将书写纳入书法艺术的门槛里,按照书法艺术的审美要求来进行,是一种复杂的书写。

      书法语言的界定首先是语言自身需要具备体统、具备体统的规定性,使个人的书法语言既能抒情写意又能经得起审美的追问。从这一角度审视,书法语言的作者必须自觉养成体统意识,自觉接受来自体统内部的规定性,其中包含了诸如用笔、用墨、结体、章法以及疾涩、提按、虚实、繁简、奇正等要求。书法语言要处在一个“场”中,这个场不是没有边界的,它以艺术审美的要求来规范每一个人,限制学习者的自任、自由,而引导到审美场内。

      如果还原书写语言的把握过程,它一开始就是自由的,而后的过程也是自由的,一直自由到终了。而把握书法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不自由状态,即便能够很熟练地创作了,他仍然要面对古帖,效仿古法,同时必须经过从临摹过渡到创作的转化。这都是书写语言的作者所不必具备的。而书法语言所受到的限制正是保证审美创造活动进行的可能,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古代书法史、书法家、书法作品的评价尺度和理解方式。

      书法语言由临摹的熟练而达到转换,开始了个人独立创作的里程。这个转换有着比临摹更为深刻的意义。个人的创作表现,不仅仅是指腕上的熟练,而是关乎个人的素养,要有审美创造能力,譬如自己的审美判断,使抒情表意功能能够体现,又需要有语言自觉,营构语言的个人特征。从临摹到创作是一个飞跃,创造性的转化之后,自由地从事创作。每一件作品都有两个特点,一是古代经典的特征,二是当代的笔墨情调。书法语言除了体现经典的美感,还在于深化个人的审美活动能力和审美经验,每一个书法家都努力使书法语言具有个性特征,这是最理想的形式。要成为一种富有感染力的人文实践行为,就必须发现与人不同的审美区域,拓展个人新的语言空间。

      于是学习者不可能基于一种书体,而要博采诸家,在差异中融会贯通,寻找、选择适宜的、默契的部分。博采诸家使书法语言的空间扩大了,思路拓展了,对个人文化素养的高下也是一个挑战——因为书法家运用的是书法语言,它的艺术性因人的文化素养高下而变化,使书法家不敢轻易松懈个人的修炼。这也是书法家与书写者的一个重要差距——书法家犹如登高,是追求逐渐上升状态的,不仅技能,且兼及精神因素,他的思想、情怀、格局,还有感悟力、洞察力、创造力都要全面提高,只有这样,其书法语言才可能有个人的某些特征。

      书法语言的超越精神是书法家必须追求的。只有突破了思想的定见以及语言的定法,才会有所创见,超越此时的表现。在一个人的书法史中,如果缺乏进化,只是一般笔墨技能的体现,也就走向了重复。无论是感觉上的重复还是表现手法上的重复,写得犹如王羲之、王献之,都是缺乏个人的书写价值的,其审美价值也就十分有限。因此对书法家而言,要有积极的探索意识,指向未知的领域,不管审美价值如何迁变,都必须持有这样的信心。

      因此书法家最终就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存在,即颠覆了临摹时代的合群、依傍的目的而追求独异。那些伟大的书法家不是在局部意义上做出一些细微的改良,而是在书体的革新的意义上有所建树自成一格。它意味着书法家在越来越深入的创作中,除了对技能要进行更精微的探讨,还要对自身才能进行挖掘,使一些个人生命的潜能得以激活,钩沉而出。这样的书法家有其隐秘的成分,譬如更重视个人内心生活的进行,坚守个体本位、坚持艺术唯美,而警觉向外奔竞,风云趋附。这也往往是书法语言和书写语言最后的分野,即雅与俗的分野,小众书法家与大众书写者的分野。

      当然,在书法史上,如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这一类彪炳千秋的人物固然无多。更多的书法家的书法语言或有个性而不鲜明,或者缺乏个性而不彰显。这也是书法生态发展史上的一个自然现象——开宗立派者历来无多,更多的由于个人才华等原因,虽笔耕一世,最终还是随人作功亏一篑。但是这部分书法家还是与一般书写者有着本质的差别。首先是这一类型的书法家的书法语言是学习经典的产物,一幅在手,可以察觉效仿的路径及风格特征,有的甚至达到了非常接近的程度。其次,这些书法家曾经的刻苦磨砺,于技能上娴熟准确,用笔、结体、章法都循书法之法。其三是追随经典后养成的文人气息。故虽不能与经典比肩,也以其余绪不俗、不媚的面目出现,使后人感受到书法语言的斯文。

      古代社会全民使用毛笔书写的景观早已戛然而止,时下对于毛笔书写日渐陌生,其中就包含书写姿态、书写技能、书写心态的陌生。对于毛笔书写产生的两种结果——书写语言和书法语言的差异理所当然混为一说。故大凡执毛笔而书者皆称为书法家,毛笔之迹皆称书法作品,以至于书法家众多,书法作品众多。从书写的起始就可以确定其本质上的差异,书写者不追经典,不以经典为范而下临摹之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是聚墨为形任笔成形,也就止于个人趣味,元人虞集曾说:“八法具而书之精妙著矣,未有失八法而可以为佳书也。 ”如此为之,只能以书写语言出现,绝不是审美场中物。而另一类人则在书写中崇尚经典持守不辍,有其源有其体,继而有兴会有抒发,渐渐进入审美场中。最后呈现的结果是,一为书写者,一为书法家;一为书写语言,一为书法语言。

      殊途未能同归。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书法 书法家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28(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