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要佛像找阿生,要戏文找阿金”

      作者:李亦奕2019-06-18 08:48:3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八仙过海(泥塑) 20世纪70年代 顾叶清 陈淡珍(1/2)
      • 1/2
      • 2
      • 更多组图...

      泥土润泽滋养万物生长的同时,也能经艺人灵巧的手、温润的心塑造出艺术的生命。从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传说到惠山泥人工艺品,无不体现出一个民族浪漫美妙的想象力和心手相应的创造力。

      惠山泥塑是江苏无锡最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是吴文化沃土孕育出的艺术瑰宝。惠山泥塑始于明,盛于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代中晚期是惠山泥塑艺术发展的高峰,塑绘技艺高超,风格精细华美,品类日渐丰富。除了知名的大阿福、春牛、蚕猫等耍货之外,在京剧、昆剧等剧种的影响之下,还孕育出了“手捏戏文”,产生了周阿生和丁阿金等影响极大的艺术大师,使惠山泥塑声名日隆,享誉中外。

      高级工艺美术师、无锡市惠山泥人厂厂长沈大授介绍,清代中晚期以来的100多年,既是惠山泥塑由初发步入鼎盛的辉煌阶段,也是从传统进入现代的激荡时期。惠山泥塑与人们的生产劳作,及庙会、蚕桑等关系密切,四季买卖不断,因而产销两旺,影响广泛,辐射江南。1910年,惠山选送的泥塑作品,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因其“形容丰姿,宛若生人”而荣获银牌奖。

      阿福是惠山泥塑的一个典型形象,神话传说中有吃小孩儿的妖祟,于是上天派了具有神力的沙孩儿来降服怪兽。惠山地区就衍生出能够辟邪的大阿福,大阿福的形象在不同时代有所变化,清代的是比较丰腴的盘龙头大阿福,额头上头发较少,到后代衍生出各种形象,且愈发姿态活泼、可爱。现在,大阿福已经是无锡的重要文化标志之一。

      “要佛像找阿生,要戏文找阿金。”周阿生和丁阿金两位大师的出现,把惠山泥塑艺术推向历史顶峰。直到20世纪30年代,惠山尚有泥人店铺近50家,从业人员200余人。至1950年代,以蒋子贤、王锡康、陈毓秀和陈浩泉等为代表的老艺人着手恢复“手捏戏文”,并培养了喻湘涟、王南仙等一批优秀的传承人,使惠山传统泥塑艺术得以延续。

      在20世纪初期,以高标、周作瑞为代表的艺人将雕塑和石膏模制技艺从上海引入无锡,使惠山传统泥塑行业发生很大变化。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批有学院背景的艺术家如柳家奎、王木东等也加入惠山泥塑的创作队伍。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各路人马深入挖掘和学习传统,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紧扣时代脉搏,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佳作。由于这一时期采用了石膏材料和模具,制作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这也为惠山捏塑带来更广泛的影响。老艺人高标创作的《大阿福》以及柳家奎创作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等,即是将雕塑融入民间耍货创作的成功范例。

      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惠山泥塑,历经时代更迭与社会动荡绵延至今,更加显示出这一传统艺术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对写实风格的吸收,对学院造型与教学模式的接纳,乃至对天津‘泥人张’的借鉴,都表明惠山泥塑具有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这种包容性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惠山泥塑的生命,也使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沈大授表示,如今的惠山泥塑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迸发出旺盛的创造力,各自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难看出,“手捏戏文”的传承与发展仍然举步维艰,而以“耍货”为基础的创新依然受到多数艺人的青睐,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代表作品有柳成荫的《李逵》、陈钢的《门神》和夏征的《吉庆有余》等。

      2018年,无锡市惠山泥人厂向中国美术馆捐赠泥塑作品134件(套),这些作品汇集了晚清以来惠山艺人的代表作品,如王锡康的《刘海戏金蟾》、高标的《大阿福》和周作瑞的《麻姑献寿》等,这些泥塑不仅是公认的经典之作,而且传承有序,品相完好,反映了惠山泥塑的艺术高度。

      基于此次捐赠,近日,中国美术馆主办了“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泥土的生命·无锡惠山泥塑艺术展”,此次汇集了100多件晚清以来的优秀作品,向观众全面展现了惠山泥塑的历史面貌,使观众深入了解农耕文明时代泥土与人的密切关系,并对其在新时期的发展予以关注和思考。展览以惠山泥塑的历史风貌与发展变迁为脉络,分为“百年芳华”“时代新象”和“生生不息”3个部分。惠山泥人民间匠师在展厅里现场进行了制作演示,同时,沈大授作为惠山泥人捐赠者代表在展览期间举办了专题讲座,让参观者能更真切地了解惠山泥塑艺术和制作工艺,领略惠山泥塑的美。

      展厅中,以阿福、蚕猫、春牛为代表的稚拙、质朴的耍货,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其简练、圆润的造型,辅以明朗、强烈的彩绘,仿佛年画一般,形象夸张、鲜活,气氛浓烈、热情,几乎是人见人爱。“手捏戏文”更是神奇多变。艺人们瞬间把捏一团黑土揉入丝绵纸,三下两下,一套《霸王别姬》、一套《打渔杀家》便活脱脱出现在观众面前。若经彩绘、线描,更是神采奕奕,妙趣横生。

      “惠山细腻、稠和、黏性度极高的黑土,与江南清新、灵明、隽永的审美文化相呼应,更契合了江南艺人灵敏、灵活、灵动的艺术气质和淳朴、真挚的情感。惠山一代代艺术家将才情赋予泥土、使泥土获得性灵,产生了具有恒久艺术魅力的作品。这些作品记录并呈现了惠山泥塑在特定历史时期与情境下的艺术风貌,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作为一名雕塑工作者,对惠山泥人充满了深情,40多年前他曾学艺于惠山,他的艺术之路起源于惠山,他所倡导的“写意雕塑”的根也在惠山。在第14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中国美术馆特别策划此次“泥土的生命·无锡惠山泥塑艺术展”,通过深入的学术梳理和独特的展示方式,为大众呈现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与前景。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北京 泥塑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1(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