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关于非遗博览会策展的创新实践——以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为例

      作者:薛益泉2020-06-11 06:50:2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历程中,“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创造创新”是重要关键词,以展会形式开展的展览传播,更是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7年起,我国陆续出现多家较大规模的全国性非遗博览会,为促进非遗传承传播起到卓有成效的作用。其中,创办于2009年的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下简称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目前已连续举办11届。11年来,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先后邀请来自全国的4000个非遗项目(衍生品牌)、6000 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业者)参加博览会。

      自2016年以来,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每年都会进行成效明显的创新实践。2016年为“转型年”,提出了办展新理念;2017年为“拓展年”,探索办展新方式;2018年为“提升年”,优化办展新体系;2019 年为“创新年”,形成办展新模式。

      理念创新的核心价值。理念创新是引领非遗博览会前进的明灯、风向标,理念创新要基于非遗保护传承所处的阶段、人民文化消费的需求,适时提出,精准落地,实现非遗博览会的更新迭代。理念创新还是非遗博览会能否保持动力、魅力和吸引力的先决条件;只有持续不断的理念创新,博览会品牌的培育与发展才能拥有坚固的基石。近年来,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在理念创新的基础上,推出系列举措,取得明显成效,博览会的影响力与美誉度进一步提升。第八届(2016年)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提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全新办展理念,成为该博览会发展历程的重要标志,为新征程打开了另一扇门。此次创新理念落地后,具体表现在展会组织、整体设计与多元传播上。展会内容组织上,开始重视非遗创新成果的吸收,重视非遗从业者创新成果参展;空间与平面设计上,开始注重年轻受众的审美,使展会设计整体调性更加鲜活生动;多元传播上,开始吸收新媒体参与博览会宣传,展览传播手法更加多元。第十一届(2019年)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进一步提出创新理念,即“通过上提下沉,打造具有时代特色、集聚人气、富有活力的非遗博览会”,“上提”就是展会品质提升,“下沉”指的是展览活动走出展馆,走向广场、街区、社区。这个创新理念,再次全面促进了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的转变与提升,成为又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创新理念。

      内容拓展的关键问题。内容拓展是根本,非遗博览会要抓住内容拓展的关键问题,只有把内容组织好,板块设置好,并用好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达到叫好又叫座的成效。因此,非遗博览会成功与否,着重要看内容呈现。那么,内容拓展的关键是什么?从2016年起,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在以展示、展演、展销为展览活动基本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内容的拓展。一是拓展研讨板块。创办“大匠至心”传统工艺振兴杭州沙龙,以促进非遗传承发展为宗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媒体人以及非遗创业代表,展开交流与观点碰撞,共同探讨非遗当代价值,推动非遗转化利用,促进新思维、新理念在非遗保护中的运用。二是拓展展评板块。2016年增设传统工艺大赛板块,举办“履步生花”全国绣花鞋制作竞技赛。2019年,在我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薪传奖”永久落户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并以“展评”为基本形式,在原传统工艺大赛的基础上,把该板块活动升级为“薪传奖传统工艺大展”。三是拓展研学板块。与腾讯联合组织开展“传承者少年”活动,倡导带动青少年朋友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四是提出“上提下沉”,加强品质提升。五是注重与中心工作结合,推出“乡村振兴”非遗传统发展专题行动、“非遗+旅游”“非遗+扶贫”等主题板块。活动板块与参展项目的拓展,是非遗博览会内容拓展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活动板块的拓展要以非遗博览会功能为基础,分析当前非遗传播的需求点,紧扣受众的兴趣点,对博览会活动板块作出调整或进行拓展。参展项目的拓展,要突出“新”字,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新。实施和完成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强化内容的优选,并且以展会整体品质优化为抓手,在展览策划与美陈实施上进行创意创新,创造和保持足够吸引力,做到有亮点、有看点、有卖点,才能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目的。

      体系优化的两个重点。体系优化是动能,要紧扣组织体系与活动空间体系两个重点,不断优化办展空间,同时,进一步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组织机构优化步伐。只有广泛吸收社会机构共同策划与运作,并且探索实践招商招展,非遗博览会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组织体系与活动空间体系的优化,一是要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原则对组织机构进行优化。探索社会机构人员力量参与、资金参与的新方式,鼓励与支持社会机构通过招展组织项目参展,形成新时期非遗展览展示内容组织新路子。二是对展览空间体系进行优化。第十届(2018年)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增加“杭州工艺周”概念,开展传统工艺进社区活动,形成“主城市、主展馆、分会场”三位一体的非遗博览会体系。第十一届(2019年)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继续提升,形成“一馆多点”新体系。

      展览传播的基本形式。非遗博览会展览活动的基本形式,从初期的“类博物馆”展陈方式,到重视动态展示、互动体验,以及拓展研讨、竞赛(展评)等内容,前后历经10余年。基于长期以来的探索实践,第十一届(2019年)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尝试提出了非遗博览会展览活动“五展四研”的基本形式。“五展”包括静态展览、动态展示、活态展演、奖项展评和产品展销。在“静态展览”的基础上,融合“动态展示”,展示参展项目的制作技艺(阐述非物质性),组织开展“活态展演”,展现表演类项目的文化魅力,开展“奖项展评”,激励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产品展销”,提升博览会的经济效益,促进非遗融入文化消费、融入现代生活。“四研”包括学术调研、学术研讨、传承研培与非遗研学。非遗博览会策展应基于充分的学术调研,建立有学术含量的策展脚本,博览会活动要突出学术交流,激发非遗保护传承思维火花,与研培计划结合,集中推荐研培创新成果,注重文旅融合。

      创新发展的三个结合。要把非遗博览会的创新发展与非遗传承发展、人民美好生活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去探索实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与扎实的群众基础。因此,新时期非遗博览会创新发展应着重研究几个方面:一是理论研究与探索实践结合,以探索实践促进品牌优化;二是展览展示与传承传播融合,以展览传播促进非遗保护传承;三是创新发展与美好生活契合,以创新发展赋能美好生活建设。通过非遗博览会创新发展,促进文旅融合、社群互动、非遗创新成果的聚集与广泛推广。加强非遗与旅游的融合的同时,发挥非遗形态多样化、内容接地气的特性,进一步让非遗展览展示从展馆走出来,进入居民社区、历史街区、旅游景区、文化广场、现代商业体等。通过场景空间与内容的有机结合,达到发挥非遗优势,强化社群互动的效果,从而提升非遗博览会展览活动的丰富性与生动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传承 浙江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26(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