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More...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More...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More...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公共雕塑与艺术收藏主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作者:admin2020-09-26 07:41:14 来源:网络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9月23日,“公共雕塑与艺术收藏——从孙伟的艺术创作谈起”主题研讨会在北京国粹苑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收藏杂志社、北京宝瑞盈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与北京孙伟艺术基金会携手,邀请了众多嘉宾相聚一堂,共同论道公共雕塑与艺术收藏。

      此次研讨会嘉宾包括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伟,山水画画家徐龙森,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制片人朱波,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秘书长余锦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研究员宿志鹏,以及北京宝瑞盈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杨武,中国收藏杂志社主编方晓等。

      如何看待公共雕塑?当代主题性雕塑创作如何与公众结合?怎样理解雕塑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围绕这些问题,与会嘉宾各抒己见,展开热烈的讨论。


      探索主题性美术创作和公众结合新路径

      公众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看到的雕塑,绝大部分都是公共雕塑,但这些公共雕塑很少进入藏家收藏的关注视野里。对此,孙伟认为,公共雕塑也是可以收藏的。公共雕塑的时代性、历史性、社会性、政治性、文化性均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价值,是值得去收藏和研究的。

      值得关注的是,即将于今年10月举槌的北京宝瑞盈十周年庆典拍卖会中,孙伟创作的一件名为《军旗升起》的雕塑小稿将现身拍场。这也是从公共雕塑与艺术收藏的一次有益尝试。

      面对公共雕塑,观众会震撼于作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沉浸于作品传达的澎湃激情中,但往往忽略了每一件成功的作品背后,有着雕塑家从最初选题到表现构思、从素描小稿到定稿小样中那无数次的思考和尝试。此次将要上拍的《军旗升起》雕塑小稿,正是这一系列创作实践中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军旗升起》雕塑小稿是2017年落成在江西省南昌市建军雕塑广场组雕中的一件主题雕塑造型定稿。这件主雕高9米,仅人物高度就有5米多。而这组前后历时三年多时间才完成的组雕,共有90余个人物形象,是特大型具象写实公共雕塑的代表作品。该组作品展现了在坚定的革命信念下,革命战士面对艰难险阻,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举起了革命的大旗,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孙伟表示,期望通过这次尝试,为中国的公共雕塑艺术家们探索出一条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和公众结合的新路径,也让公众通过作品及作品背后的故事,更多地了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时代。

      除了《军旗升起》雕塑,长征主题的创作《草地党小组》,也是孙伟充分深入了解历史,通过阅读各种史料后,最终创作而成的一件优秀的主题性公共雕塑。这件作品塑造了五位红军在长征途中过草地时,面临着艰险的环境,依靠着坚定的信仰而呈现出的大无畏精神,人们似乎可以依稀听到雕像中的红军在呐喊:“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有信心走出去!”这种信念也一直延续至今,而且就在我们的身边。面对这件作品,方晓说道:“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无数逆行者们的身上传递出的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而这种信念与孙伟的重大历史题材雕塑作品中展现的信念可谓一脉相承。这种精神也体现在《八一起义》造型小稿《召唤》等作品中。”

      在方晓看来,孙伟是一位不随波逐流、不刻意追求个性且敢于面对现实的艺术家,其作品展现的是历史、立足的是时代、传递的是真情。只有如此,当代雕塑作品才能够直击人心,让人产生共鸣,而这也正是艺术的魅力。此外,《中国收藏》杂志创刊20年来,也一直致力于公共艺术的推广与宣传,希望通过举办更多相关主题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公共艺术,推动公共艺术的收藏。

      18年来,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感动中国》品牌栏目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而那座构思巧妙、简洁大方的奖杯,也成为《感动中国》的标志。鲜为人知的是,这座奖杯正是孙伟创作的。朱波介绍,孙伟在创作构思时认为,《感动中国》是一档直指人心、打动人心的节目,所以奖杯的形状应该是一颗心。其次,还应该是一颗中国心,而且要有动态,所以又借鉴了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将舞动的红绸子划过天空的瞬间凝结定格成心的形状。今天,这座奖杯不仅是中国最著名的奖杯,也成为了最流行的奖杯,它被广泛复制、引用。在朱波眼中,孙伟不仅是雕塑师,还是一位文化学者,所以孙伟也是中国美术界在《感动中国》里面唯一的一位评委,并且中央电视台的许多节目也邀请孙伟作为文化顾问。“正是这种对文化和历史的深入思考,让孙伟的作品中充满了力量,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雕塑作品不仅具有艺术的张力,更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朱波说。


      用系统的学术收藏推动公共雕塑发展

      对于公共艺术,许多人也许比较陌生,但它却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周边。余锦生认为公共艺术有三个特点,一是公共艺术的创作具有宣传性、普及性,比如孙伟的许多公共雕塑,是对历史的记忆,也是对历史文明的宣扬;二是公共艺术的权属属于国家,也是属于人民的;此外,公共艺术的展示环境是在公共空间,公众可以在这个环境中接触艺术、了解艺术。

      此外,在余锦生看来,公共艺术与私人收藏其实是不矛盾的。从拍卖行业的发展来说,虽然这几年拍卖市场处于调整期,但当代艺术是在稳定地发展。通过对雕塑,特别是公共雕塑进行深入的学术性研究,并通过拍卖挖掘其价值,对于创作和公众审美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公共雕塑与艺术收藏这个主题,董书兵认为这个话题由来已久,但很少有人专门提及。因为在大家看来,公共艺术一般建造完成后是不可移动的,所以感觉公共艺术和艺术收藏这二者之间很难产生联系。从这一层面来说,公共艺术的原始稿件和实施方案能够进入到大众收藏系列,也是比较新鲜和具有收藏价值的。

      董书兵说道:“我认为孙伟作品的价值在于,从这些非常多、非常典型的大型公共雕塑艺术创作中,可以反映出国家建党立业过程的艰辛,帮助大家缅怀、纪念、铭记重要的历史。不管像《八一南昌起义》《军旗升起》这样宏大的场面制作,还是类似像《草地党小组》这样的作品,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中国共产党一路的艰辛历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相信这些作品的创作稿件走向社会以后,不仅对于红色题材和红色文化的传播是非常好的方式,也更能便于公众理解红色文化,激励我们不断向前。”

      一直致力于山水画创作的徐龙森,原本是做雕塑出身,所以说起雕塑话题,感触也颇多。“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是缺乏公共艺术的建设,这就需要更多优秀的公共雕塑进入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中国的公共雕塑刚刚兴起,虽然目前还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但一个社会的起步过程中,总是有不同的层次出现。对于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而言,创作者一定是时代的佼佼者,孙伟正是其中的代表性雕塑家。而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也将是今后若干年的一个重要主题,将产生更多重要的艺术作品。”

      谈到公共雕塑的收藏,徐龙森表示,雕塑小稿是公共雕塑收藏的重要突破口和收藏方向。“雕塑小稿完全是心灵的流露,注重的是整体面貌,手法非常流畅。而一旦放大成定稿,由于要呈现某些建筑学意义上的价值,所以放大后也容易失去小稿的生动性。”徐龙森建议,“在公共雕塑的收藏中,可以对创作笔记、素描稿、小稿进行整体收藏,更能呈现收藏的系统性、完整性。”

      杨武在艺术市场深耕多年,对于雕塑和雕塑拍卖,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身为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就提出过“笔墨当随时代”的言论,到了今天,这句话依然受用。艺术创作要紧跟时代,既不失传统,又要有当下时代的艺术特性。而孙伟的雕塑就是在兼顾艺术性的同时,又具有了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

      此外,在杨武看来,艺术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艺术的本身,另一个是艺术作品在当下的艺术价值。艺术作品的好坏虽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但其内蕴的艺术价值也应得到更为直观的呈现,而艺术价值最公平、最合理的体现正是通过拍卖市场来完成的。之所以要通过拍卖的形式实现作品价值的转化,也是由拍卖的特质所决定的。一是公开展示,艺术作品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以传播,让公众去欣赏和评说;二是公开竞争,对于一件作品,由买家自行决定是否购入、以何价位购入。

      艺术品收藏,收藏的就是时代最具价值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公共主题性作品正是这个时代具备典型性的艺术之作。杨武表示,希望通过孙伟系列作品的上拍,可以拓宽雕塑拍卖板块,让公共雕塑真正“携手”收藏。

      据宿志鹏介绍,孙伟首先是一位好老师,培育了许多优秀的青年雕塑家;其次是一位勤勤恳恳且满怀理想的艺术家,作品遍布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地区;还是一位时代的观察者,他最关切的着眼点永远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从当年的毕业创作《戊戌六君子》到后来的‘躯干’‘小角色’‘孔洞’等系列雕塑,从艺术语言到形态面貌非常多元,这些正是他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冷静观察和思考的反映。”

      宿志鹏还表示,以孙伟为代表的这一代雕塑家既是中国公共雕塑的奠基人,又是中国公共雕塑的中坚力量。近一些年的话题中,公共雕塑进入到艺术收藏领域还是鲜有触及的话题,但放眼未来,公共雕塑进入收藏领域一定是大势所趋。”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雕塑 艺术 艺术家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4(s)   7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