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工致精微 固本开新——触摸工笔画创作的时代脉搏

      作者:陈孟昕2021-04-18 07:50:21 来源:光明日报
      怒族鲜花节·生活如歌(中国画) 陈孟昕(1/6)
      • 1/6
      • 2
      • 3
      • 4
      • 5
      • 6
      • 更多组图...

        【艺境观象】    

        “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日前在北京拉开帷幕。此次大展以“特邀名家”和“社会征集”两个单元,囊括全国工笔画精品力作400余件,全面呈现出近五年来中国工笔画发展的新趋势、新局面,以及在艺术观念、形式语言、表现手法和媒介材料的运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创作实践与学术探索成果。展览旨在发现和推介当代优秀的工笔画创作人才及作品,多方面、全方位地描绘生活,抒写人民,讴歌时代,并以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向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献礼。

      继承传统 展现永恒魅力

        中国工笔画之所以能在几千年的历史更迭中延绵不断且保有强大的生命力,得益于不同时代的美术家审美创造的不断注入和艺术形式的不断构建。此次展览特邀林凡、冯大中、何家英、卢禹舜、孙志均、蒋采萍、唐勇力、贾广健、莫晓松等111位全国知名工笔画家的作品,他们在绘画技法上经历了多年的锤炼,并在创作中注重自我情感和艺术精神的抒发与表现,从本质上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及时代性。如何家英的《舞之憩》用传统的取材视角和技术手段描绘现实生活;徐累的《石上浪》以精湛的渲染技法在绢本上创造美学图式;王冠军的《锦瑟华年系列——hello北京》借用学院派的扎实造型能力诠释中国画的意境……这些作品代表着当代中国工笔画的学术高度,并以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意趣,在工笔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转型的路径上留下了探索和推进的轨迹。

        工笔画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工整细腻,是人们对这一画种的第一印象,但工笔画除了精致的造型外,判断其艺术水准的高低恰恰在于表象之下的微妙之处。所谓工致精微,正是在于诸如造型的意象性、抒情性的精深微妙,以及“色薄意厚”等审美理念和艺术观的注入。如果只是刻板地“照着葫芦画瓢”,那工笔画的传统内核也就丧失了。纵观参展作品,尤其是在精选的社会征集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画家们为坚守传统所做出的努力,也看到了传统文脉的传承和光大。《逐梦为马 不负韶华》的作者刘金凯以细腻的笔法和传统的散点布局方式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营造出安静又不失古韵的氛围;陈治康的《城南旧事》以学生宿舍为视界,绘制出“墨分五色”的单纯、古朴之美。还有孙陶的《夏河印象》、赵笃龙的《心源万象》、项兴明的《初心自造》、彭铭利的《新纪元》等作品,均凸显扎实的传统功力与厚重的文化精神的交织。画家们恪守民族绘画精要,忠实于本体生命体验,运用传统工笔画的表现方法和技术手段再造图式文本。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对不同物象和情境的描绘,在坚守民族性与创造现代性两方面找寻契合点,为传统文脉与当下审美新象的有机结合提供了现实范例。

      探索新路 释放无限活力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也是工笔画发展的永恒命题。工笔画的创新路径是多样的,从画作本身来看,新材料、新技法的运用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些改变的背后,最终还是新观念、新视角的支撑。一种新材料、新技法在画中的运用必然有其审美层面或思想层面的意义,那么这个“新”才有真正的价值。展览中的许多佳作呈现出艺术观念、形式语言的新气象。如构图方式的“新”,是罗玉鑫《归路》的一大亮点,画家将造型多样的小动物形象放置在层层并置的笼子里,表达出对其命运归宿的担忧;吕懿的《家在暖阳里》通过灰色调和别致的画面布局,表现出审美的新趣味;张存玫的《踏莎行·跳花坡上》则充分运用矿物颜色的质地和造型意味,从侧面反映出当下少数民族如歌的生活质感。此外,丁奕翔的《正月》、张亮的《守护家园》、刘冬晔的《午后》和郝孝飞的《年年有余》等作品,以开放的态度、丰富的想象和广阔的视野拓展了工笔画创作的崭新维度和视界。画家们积极地吸收和借鉴各种艺术形式的精华,探求新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手法,使不同时代、地域及画种间的审美趣味和语言样式交错、渗透、融合,为中国工笔画注入了生机,也为工笔画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和可能性。

        人们常说:“拥有青年,就拥有了未来”。中国工笔画在迈向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持续繁荣,离不开优秀青年工笔画家的不断涌现。只有工笔画后学的不断参与,才能使这一古老画种在持守民族精神的前提下保持恒久活力。此次展览中不乏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画家的精品佳作。叶聪的《梦安九霄》、张亦杨的《风乍起》、莫睿的《意外》、俞海超的《晨风起》等作品,在借鉴传统之同时,有主见有选择地向西画学习,为中国工笔画的创新、创造提供了新鲜视角。中国画与西画的交流互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而东西方绘画的交融也在青年一代画家的作品中有着更明显的体现。对于西画强调的光影、透视等理念,如果合理运用在工笔画的一些情境的塑造中,会为作品添彩,且能起到拉开画面层次的效果。但需谨慎把握的是绘画语言和造型方式是否统一,只有在思路明确的前提下,有主有次、有实有虚,才能在不破坏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作品艺术水准的提升。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没有文明的接续传承,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创新。中国工笔画学会历经数届领导集体30多年的建设与经营,一直高扬“固本开新”的学术发展理念,这样的理念也正和本次展览的精神内核相契合。繁荣文化、传承经典,要立足长远也要固本开新。中国工笔画如何在承接传统文脉、弘扬时代精神的同时对接当代审美、探索未来方向,相信当代工笔画家们已经通过本次展览的呈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者:陈孟昕,系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书画 艺术 美术 工笔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58(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