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More...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More...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More...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砚边小语

      作者:洪忠佩2021-04-21 07:19:55 来源:中国文化报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一头耕牛,少年提绳而牵,抑或骑于牛背,如同进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意象。虽然没有杨柳,却似乎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拂面的春风、低沉的牛哞、清脆的鸟鸣,以及孩童的稚气与欢愉。还有,李白的酒杯邀来了明月,老翁独钓钓来江水的浩渺、人的淡泊。不承想,这些都是砚人寒山在一方方歙砚上雕刻表达的意境。

      往往,一位砚人用唐诗宋词、文化典故作为砚雕创作的背景元素,能够依形施艺,本身就体现出了他对传统美学的认知和出色的创作能力。

      歙砚,又名龙尾砚,跻身于中国四大名砚序列。寒山,是砚人汪鸿欣自己起的号。他为人低调,一直以砚人自谦,说只不过是家乡给了他表现艺术个性与才华的机会,况且所有的作品创作和艺术光环只能代表过去。是的,寒山的家乡大畈与歙砚砚石原产地龙尾山毗连,也是歙砚砚石的主要产地,有“歙砚之乡”的美誉。早在20多年前,他就先后拜在砚雕师俞怀元与歙砚雕刻名家胡中泰门下学艺,完成第一方砚雕作品《明月松间照》时,就郑重地落上了“寒山”款。他根本没想到,自己对砚雕技艺的孜孜以求,让“寒山”后来在歙砚界雕出了名声。

      对于一位从事歙砚雕刻创作的砚人而言,寒山的创作主题当然离不开歙砚史。他以黄庭坚《砚山行》创作的同题作品,体现了对歙砚史的充分了解和准确把握,砚石的自然纹理与历史场景刻画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豫章先生“新安出城二百里,走峰奔岳如斗蚁。陆不通车水不舟,步步穿云到龙尾”的诗句恰好点题。历史上朝廷在歙州置砚务,与南唐后主李煜偏爱歙砚不无关系。寒山创作的一方《称砚图》,把砚务官李少微刻画得栩栩如生。

      等于说,寒山是从一个侧面用刻刀在为歙砚史立传。甚至,寒山把地方传说捋了又捋,许多遮蔽、湮灭的典故也在刻刀下重现了——《婺女》《灵山伏虎》《四世一品》《廉泉》《芳村夜读》《书香门第》,都成了他对婺源民间文化的解读与溯源。

      寒山在砚雕创作上的自信,让他把刻刀延伸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更深处:《孔子问礼》《洗砚图》《竹下论经》《赤壁赋》《读书取世长》《忠孝传家》《静听禅音》《十八罗汉》《洛神》等,一个个历史典故在作品中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

      明代的汪鋐既是大畈汪氏的先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践并提出“师夷制夷”的军事家,他清廉自守,曾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民间尊称为“天官”。2012年,寒山为了《天官家书》的创作,带着实验的意味,把影雕运用到砚雕创作中。不料,作品显现的效果比浮雕更加高古、传神。于是,他沉浸其中,一发不可收拾,近年专心把影雕运用到砚雕创作之中:王羲之、虞世南、张旭、苏轼、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吴昌硕、于右任、弘一等书画名人,一同走进了他的砚雕作品《曲水流觞·历代?心经?书法雅集组砚》。那密密麻麻的点与线宛如针脚,点、线、面都简到极致,人物黑白明暗成像,别具神韵。

      想来,寒山是有扎实的书画、金石学功底的,他领悟到了传统美学与砚雕艺术融合的种子,并且在砚雕上生根、开花、结果。“寒山的砚雕作品,题材广泛,尤以人物见长,旁及山水、飞禽、走兽……皆得其妙。其制砚,以思想领导技巧,意不在多,在于巧、在于妙!众所皆知,其有‘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之神功,善于运用砚石之天然纹理与造形,因材、因形施艺,力求天工与人工的完美结合,别人看不起眼的石料往往透过其慧眼巧思,每每有拍案叫绝之作。”砚文化学者吴鸿祥在鉴赏寒山的砚雕作品后如是说。

      在寒山艺术馆临窗品茗,与寒山谈砚是颇有意思的事,谈龙尾山老坑、谈歙砚历史、谈技艺传承,也谈文房清供与砚台收藏。寒山开诚布公,他最初学艺只是为了掌握一种生存技能和谋生手段,后来才有了技艺上的追求与工匠精神的恪守。想想也是,哪一位砚人的技艺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爱砚的藏家呢,谁不想在文房中藏有一方既有独特匠心又具形式美的砚台?

      更多时候,我发现寒山拿着一块砚石出神,手指在砚石弹一弹,不时又去摩挲一下,再凝目静思。一旦他拿起刻刀,就是忘我的,如醉如痴,每一刀都保持敬畏,以及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审石能够“依势取巧,依色取巧”,而雕刻又“化繁为简,化简为精”。他注重于石质纹理在雕刻作品中的自然呈现,砚石上的金星、金晕、眉子、波纹,都能“俏入其中”——那砚石上的星晕纹理,都化作了山瀑、流泉、晨曦、晚霞、虫豸、萤光、星月。他刻砚的理想,无不体现在自然山水与人文精神的追求上。难怪书画鉴赏家魏学峰这样评价寒山:“他善于发现石头中蕴含的一种象征生命之谜的朦胧美、哲理美和神秘美,他日日沉浸在石头上,不到把它表现为完满的艺术形象时决不放弃……将纹理丰富的龙尾山特有的石质化为古苔幽径、云影高梧、清溪一舟、斜风烟雨……”

      一方砚石上透出的意趣,俨然是文房案头的山水,人文的气息,一如水墨洇漫的写意、大地时光的印记。显然,那龙尾山中、歙砚之上、刻刀之下,共同构成了寒山的诗与远方。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文化 艺术 美术 书画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5(s)   7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