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More...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More...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More...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文航:后疫情时代中国的美术馆公共教育

      作者:文航2021-04-21 07:31:20 来源:中国美术报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中国美术报》 第224期 美术新闻


      去年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美术馆的公共教育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疫情,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博物馆都不得不减少活动,据国际博协《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现状》统计,公共项目减少67.4%。疫情给美术馆带来的寒冬悄然而至,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中国的美术馆激发新的思路,积极配合全国抗疫工作,对项目进行调整,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做好线上传播,

      拓展公共教育的传播方式


      疫情期间,大多美术馆被迫暂时关闭,这使与公众的线上交流成为了焦点。国际博协的调查显示,线上活动特别是创建了新的在线交流途径的机构比例进一步增加。新冠肺炎疫情永远改变了博物馆对数字世界的看法,突出了现有的问题,并加速了已经在进行的变革。

      与艺术连接,可以治愈疫情带来的心理创伤,使彼此情感得到交流。于是云课堂、云讲座、公教直播成为中国的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主要手段,他们制作了大量数字化、创新和可视化内容,丰富着公众“隔离期”的文化生活,给艺术爱好者带去大美,带给这段集体宅生活一抹亮色。“中国美术馆云课堂”整理以往讲座资料,先后播出六集云课堂,同时动员馆内专业人员志愿录制了60集《中国美术馆藏经典作品》,成为“云”美育、“云”志愿服务的代表性项目,在线上继续发挥中国美术馆的学术高度,努力普及艺术知识。上海民生美术馆的“云公教”,选出往届最好的公共教育活动回顾,“诗歌来到美术馆”“人人都是齐白石”等,观众通过扫码就能够参与。

      新的传播方式在增加公共教育的力度和广度、增加亲和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公众即便在家中,也可以透过艺术激发知识、创造力和想象力。各个美术馆不仅加大其在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的运营投入,也尝试通过在央视频、抖音、快手、B站等各数字平台展示和推广公共教育,为美术馆导入新的观众群体的同时,用新的传播方式开展公共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在年轻的艺术爱好者当中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围绕重点展览,

      开展深入化、精品化公共教育


      当前,各个美术馆努力围绕国家政策和重点展览开展深入化、精细化的公共教育,发挥美术馆国家文化艺术窗口的作用,积极践行弘扬主旋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使命。中国美术馆在“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期间,为了让公众更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思想,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先后开展了“妙手生花——剪纸、刺绣展示与交流活动”“工艺扶贫——从‘手艺农村’特色产业扶贫计划谈起”的讲座、展厅艺术沙龙和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文秀塑像的雕塑工作坊等活动,力求通过艺术创作与公共教育融合、与传承人艺术家对话、借助新媒体“直播”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公共教育活动。浙江美术馆的“‘看见·她们的面容’——疫·情绘画主题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不仅请艺术家们为白衣天使们画像,还收集了医护人员的援鄂故事配合画像展出,鼓舞大家抗疫的信心。


      开拓新的公共教育视角


      国内有些美术馆的场馆狭小、人员密集,做公共教育不利于疫情防控。把视线转移到室外,在展厅之外的宽阔庭院里开展公共教育活动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例如中国美术馆的雕塑园汇聚了国内外88件精品雕塑,材质、风格、创作时间和创作手法各异,多年来围绕这些室外雕塑作品展开不少公共教育活动。开发这些室外的公共教育资源,整理成为课程,是后疫情时代的公共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疫情影响下,资金短缺、藏品交流阻断,各个美术馆展览规模和数量大幅萎缩,这种情况下部分公共教育同仁把视角对准有历史承载的美术馆建筑。美术馆一般都是该地区标志性的建筑,公共教育的视角完全可以跳出美术馆展厅之外,审视这座可居可游的巨大“雕塑”,从历史沿革、建筑结构、艺术特点、装饰纹样等方面展开,从绘画中寻找和欣赏它,从文献中追忆和审读它,从规划方案中了解和憧憬它。武汉美术馆在后疫情阶段开展了“艺术之城:金城银行前世今生(1930—2020)”公教活动就是这样的一次探索。活动设计了五个系列共八场公教活动,“美术大课堂”的讲座、“美艺坊”的观众手作体验活动,还根据同名展览的背景及文献资料,设计及举办了系列读书会、话剧、快闪等特色公教活动。

      疫情无情人有情,中国的美术馆公共教育在常态化疫情的防控中,积极满足复工复产后广大艺术爱好者的需求,配合国家政策,努力开创新的艺术普及的方式方法,积极占领学术高度,克服一切困难再接再厉,向“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的2035年文化战略目标不断进取。■

      (作者系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项目负责人,本文受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编号17JYB004)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艺术 美术 书画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29(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3.73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