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长城砖墓碑的历史辗转

      作者:汪素2021-07-21 08:02:25 来源:中国艺术报
      长城砖墓碑 遵化石门长城抗战烈士陵园 2020年3月 杨越峦 摄(1/2)
      • 1/2
      • 2
      • 更多组图...

        本苍穹沙尘,经先民之手,抟土成型,窑火烧炙,而为砖瓦,垒砌于北方游牧与农耕交织的旷野,世谓长城;经风霜雨雪,更经战火硝烟,千百年来发挥着分界、提醒、抵御、攻防等功能;一块块长城砖本身也在一次次战事中屡遭创损,刀枪剑戟、滚木礌石、箭矢火炮之下,或残或断,遍体鳞伤。

        进入近现代,它又为载体、掩体,见证了多少民族之间征服与反征服的硝烟;其中发生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尤为惨烈,几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页。是年元旦,日军在山海关挑衅,继而不费枪弹占领热河,进而觊觎华北;3月中旬始,自山海关至绥远的长城沿线,爆发激战,史称“长城抗战”,历时近3个月。期间,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宋哲元部在喜峰口、罗文峪战斗中挥大刀、持陋器,以忠勇胆谋获得惨胜,虽无法改变战争走向,却也沉重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人民,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然此两役中国官兵死伤惨重,尤其是500人的大刀队仅30多人生还。战后收殓,烈士遗体尚完好者独立成墓,肢体不全、无法辨识者合葬为冢,都被集中安葬在清东陵旁石门的“义地”,成为“阵亡将士公墓”。其墓碑,少数为石制,更多为就地取材,捡战场之长城砖以刻,至少百多块计。

        今日可见之长城砖墓碑,仅20余块,大多残破不全,或断或裂,或身首异处,或仅剩一边一角。砖碑上文字内容不一、规制各异:有番号如“二十九军三十八师”等;有职级如一等兵、二等兵、下士、连长等,官阶最大者不过营长;有姓名,其特殊者如“要富有之墓”;个别砖上还刻有籍贯,如河南临漳等;也有的载有年龄,如“年二十六岁”等字样;还有的记下了牺牲于哪次战斗,如“长城大毛山中日战阵亡”。这些番号、职级、姓名、年龄、籍贯、阵亡之战等,代表的是一个个曾经年轻鲜活的生命,及其于炮火一瞬、时光刹那间的永恒。

        这些生命,也不过是平民子弟,生于百姓人家,长于寻常巷陌,或为裹腹服役,或为报国从戎,以利刃相搏,与炮火相遇,战而为士,捐躯为殇。他们与沙土之经高温熔炼而为长城砖,而耸立,而不朽,何其相似。

        长城砖不朽,烈士不朽。刻于砖碑,烈士之声名与长城之砖合而为一,耸立于长城脚下他们曾战斗过的热土之中。

        这些以砖代石的墓碑,或属匆忙之做,书体不一,字体不一,有的已具颜柳雏形,有的则难称书法,甚至有的歪歪扭扭如汉字初学;但无论为何,其间蕴含的情感之强烈、之凝重,毫不逊色于任何一幅书法碑刻作品。

        让我们把历史稍作回溯和延伸。长城抗战后,内外战事又延绵十数年,时局动荡不已;又其后,经历次大小运动,此长城抗战烈士之墓地亦遭毁损,这些长城砖墓碑遂流散各方,遭受了不同的命运,大多是被百姓拿走派上日常用项,或砌院墙,或垒猪圈,或挡鸡窝,或做门石,或充垫脚,不一而足。于是,这些长城砖作为碑的使命暂停,作为砖的功用再起;它们从大地中来,从百姓中来,又归于大地,归于百姓。

        进入21世纪,一个民间网站“长城小站”,因怀念烈士,敬仰英雄,自发发起了一个“让烈士回家”的活动。他们偶然发现了散落在百姓家中的长城砖墓碑,根据碑上有限的信息,想方设法寻找到部分烈士的家乡和亲人;政府也决定重修义地、更树丰碑,于是长城抗战烈士陵园新貌再现。24块长城砖,被从民间收拢,砖作为碑的使命重又恢复,重获碑的尊严。

        于此可见,这些长城砖墓碑,经过数百年历史沉淀,既承载着多民族纷争与融合的历史记忆,又标举着面对外族凌辱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既凝结着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和民间朴素的情感温度,又传递着历史发生延续、穿梭往复、勾连循环的偶然与必然。

        这些长城砖,垒起来是长城,立起来是丰碑,倒下去是日用。它们是实物,也是见证;是自然,也是精神;是物,也是人,是每天每日的生活,终又一起,汇入历史的滚滚烟尘。

        如今,这些长城砖墓碑作为文物,被安置在遵化市烈士陵园仓库,等待相关馆舍建成后陈列纪念。待大众再次与他们谋面,可能就是瞻仰玻璃柜里的肃静庄严了。

        有赖摄影,在看到实物之前,我们可以以图像的方式先睹为快。

        杨越峦,作为中国长城摄影代表人物之一,感念与长城砖墓碑有关的种种,于2020年3月下旬长城抗战87周年之际,赴遵化为这24块长城砖墓碑逐一造像。彼时尚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方求助,终得成行。三四人同往,用传统而笨重的8×10相机和胶片,室外拍摄;先铺一袋河沙于桌上,再捧砖碑端立其上;为保证合适高度,跪姿拍摄。此行拍摄之仪式化,不由自主之庄重,拍摄现场之肃穆,有拍摄花絮为证。大画幅相机,对每一块长城砖墓碑固定机位、居中、格式化拍摄,输出照片约28英寸,使物、像尺寸相符——杨越峦说,借助这些与实物等大的砖碑肖像,目的是想让观者如同亲见,以此记录历史,也试图以图像方式复原历史。

        这里,摄影的意义不言而喻。摄影作为图像记录,更作为直观的艺术,凝视历史,正视当下,放眼未来,也在追寻、追索、追问。人们透过寂然无言的图像,也许比透过历史教科书上言之凿凿的方硬文字能看到更多。

        沙土而为砖,砖而为长城;百姓而为战士,战士而为烈士;战而为士,殁而成殇;长城砖而为墓碑,墓碑而为百姓家用之物;长城砖墓碑而为文物,文物而为艺术影像文献……长城砖墓碑,经与人的种种遇合,在土、砖、碑、日用、文物、文献之间辗转——这期间,有着难以描述的历史逻辑。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建筑 艺术 美术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7(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