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博物是鲁迅精神世界的基石

      作者:刘宜庆2021-09-11 07:31:25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阿Q 丰子恺作

        “诸君的所以来邀我,大约是因为我曾经做过几篇小说,是文学家,要从我这里听文学。其实我并不是的,并不懂什么,我先正经学习的是开矿,叫我讲掘煤,也许比讲文学要好一些。”1927年4月8日,鲁迅应广州黄埔军校之邀讲《革命时代的文学》,开场白如是说。

        这并不是鲁迅自谦。1902年,鲁迅毕业于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功课是以开矿为主,造铁路为辅,期限三年毕业。周作人在《鲁迅与中学知识》一文中确认,学矿物是鲁迅的专业,到南京附近的煤矿,下矿洞学习。鲁迅在南京求学时,恰逢西方博物学勃兴,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中国影响深远。鲁迅的知识体系是生物学和医学。矿物、动物、植物,带着现代科学的曙光,进入鲁迅的精神世界。可以这样说,博物是鲁迅精神世界的基石。假如鲁迅没有成为文学家,恐怕会是爱写科普文章的生物学教员。

        鲁迅先生在《科学史教篇》一文中,特别注重对“本根”“根源”的探寻。凡事追根究底、探索本源,是鲁迅科学思维的特点,从博物学获得“研索自然”“冥契万有”的体验。同时,他又具有传统文人的情趣和情怀。

        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归来。先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中学教书。在绍兴中学,他教博物学和生理学课程。在杭州和绍兴教书之余,鲁迅用了大量的时间四处采集植物、制作标本,并根据德国恩格勒的分类法,对植物进行严格的分类、定名,鲁迅博物馆至今保存着鲁迅指导学生制作的植物标本。穿过岁月的烟云,在西湖采集的木槿和马蓼定格了一段时光,这些标本失去了自然的生命,但因为与鲁迅有关,赋予了另一种生命。干枯的花朵,清晰的叶脉,储存着科学精神,对抗着时间的洗礼,趋于永恒。

        鲁迅告别百草园的草木,从故乡出发,到日本留学归来,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有了西方科学的素养,关照周遭的一切,再承接传统文人的审美趣味,萌发出新文学家的神思。这种灵会,使得鲁迅笔下的植物、动物,有了别样的意蕴。

        只有梅花是知己。鲁迅珍藏着一枚印章,是他的叔父周芹侯篆刻的。这枚印章,不圆不方,天然形状,文字排列也颇得文人意趣。鲁迅对花木的持续热爱,是终生的。他收集《梅花喜神谱》《竹谱详录》,抄写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品赏《北平笺谱》中的花鸟,案头摆着日本人森本东阁的《虫类画谱》。这些藏书是鲁迅爱好植物、动物的体现,这些藏书堆积成小山,也构建了他的精神世界。

        鲁迅还具有迥异于传统文人的兴趣与爱好。

        就在绍兴会馆“补树书屋”居住的那段时间,孤独的鲁迅逮了一只壁虎,当作宠物来养。据章衣萍《窗下随笔》载,鲁迅告诉章衣萍,壁虎确无毒,有毒是人们冤枉它的。章衣萍把这话转述给孙伏园,孙伏园说:“鲁迅岂但替壁虎辩护而已,他住在绍兴会馆的时候,并且养过壁虎的。据说,将壁虎养在一个小盒里,天天拿东西去喂。”

        每天鲁迅从教育部下班,抖落一身的疲倦,打开小盒,看看壁虎。做好饭后,不忘投入小盒之中。壁虎吃饱之后,闪亮黑漆漆的眼睛望着低头探望的鲁迅先生,似乎在感谢。这幽暗的小动物,成为另类的主人的宠爱,成为人间奇异的一景。养壁虎的鲁迅让人感到他的愤世嫉俗,他的如黑夜一般无垠的孤独,那个小盒中的壁虎,伴着鲁迅在一灯如豆的窗前抄写古碑帖。

        很快,鲁迅的孤独有了一个火山喷发一般的出口。新文化运动席卷神州,鲁迅在《新青年》开始了铁屋里的呐喊。

        鲁迅偏爱的动物,也是另类的。惯于长夜过春时,他对昼伏夜出的猫头鹰青眼有加。猫头鹰惯常被视为不祥的象征,但在西方是智慧的代名词。对于鲁迅来说,以杂文划破浓郁的黑暗,发出独立而清醒的声音,这是启蒙。在杂文集《坟》中,鲁迅将自己的画作“猫头鹰”置于《坟》的扉页上。沈尹默回忆说,有人给鲁迅起绰号就叫“猫头鹰”。

        《野草》中有一首拟古打油诗《我的失恋》,诗中“爱人”的四样赠品皆是精美的爱情信物:百蝶巾、双燕图、金表索、玫瑰花,而“我”的回赠却俗不可耐:猫头鹰、冰糖葫芦、发汗药、赤练蛇。回赠的这四种,的确是鲁迅喜欢的东西。

        养壁虎,喜欢猫头鹰与蛇,这些在时人看来有点怪异而另类的动物,其实是鲁迅的精神符号。具有了西方博物学的素养,才会发现自己与所处的这个世界的联系。尊重个体,崇尚个性,保护弱小,万物平等……鲁迅在他的作品中,赋予植物文学色彩和内涵,借助动物传达自己的个性和趣味。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周遭的万物,也都和我有关,都令人感受到生存和生命。如果让我挑一种,作为鲁迅精神世界的符号,我选择项圣谟《大树风号图》。图绘古树一株,参天独立于空旷的原野之上,一老者拄杖遥望远山。作者自诗曰:“风啸大树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时旦暮,不堪回首望菰蒲。”

        鲁迅将这首题诗书写赠与南宁博物馆和杨霁云(《集外集》的编辑),项圣谟的这幅画与题诗,道出了鲁迅的心声,是他精神世界的写照:生命顽强,独立苍茫,铮铮风骨,屹立大荒。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鲁迅 北京 艺术 美术 博物馆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8(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