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当“角儿”遇上“色儿”——彭小杭开启绘画与戏曲的跨时空对话

      作者:谭志红2022-07-31 09:21:1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华彩红妆系列之二六(油画) 180×140厘米 2021年 彭小杭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穿越古今,形神兼备;油画源于西方,色彩丰富立体。当中国戏曲的“角儿”遇上西方油画的“色儿”,会发生怎样的反应?如今,它们统一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彭小杭的作品里。1998年以来,彭小杭以中国戏曲为创作主题,用油画表现东方艺魂,开启了一场绘画与戏曲表演艺术的跨时空对话。


      用西方色彩表现东方戏曲

      彭小杭198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后任教于该校雕塑系,1993年调到广东工作。他喜欢看戏,小时候经常被赣剧那古朴厚实、亲切逼真的表演风格所吸引。大学期间,他在瓷板上画过戏曲题材的作品。后来,他到文化单位工作,有了更多的机会看戏,尤其对京剧情有独钟。在彭小杭的艺术人生中,1998年是一个具有转折性、标志性的年份。这一年,他创作了第一幅戏曲题材油画作品《东方歌剧》。该作品入选了第九届全国美展,后被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这让彭小杭有些意外,也给了他鼓励和信心。于是他沿着这一脉络画下去,一发而不可收,至今已是24个春秋。

      画戏曲题材的人不少,如何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当代审美上另辟蹊径?彭小杭坚持用西方油画层叠的色彩与形体展示中国戏曲的神韵。不过,他的作品不是纯粹的油画技法,他是将水墨的感觉和戏曲的情调带入油画中,结合国画的泼墨和勾线技法,又借鉴敦煌壁画斑驳的厚重效果,使画面具有浓郁的中国风。他在大学期间学习过系统的陶瓷专业知识,对颜色釉窑变效果很敏感,于是采用窑变的神奇艺术形式,捕捉那难以预料却能打动人心的点睛之笔。

      彭小杭说,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文艺战线的一员,怎样讲好中国故事?带着这样的思考,怀着这样的责任和情怀,彭小杭创作了《刀马旦》《中华大戏》《华彩红妆》等系列油画作品。2019年,“‘角·色’东方歌剧的写意时空丨彭小杭戏曲人物油画作品展”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举行。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说,彭小杭所创作的戏曲人物体现了他对戏曲的热爱,以及美术工作者对民族艺术的深厚情怀。

      尽管已来广东20多年,但彭小杭直到2019年,才将“南国红豆”粤剧入画。有人问他:“你在广东,为什么不画粤剧呢?”这句话提醒了他。2019年,彭小杭创作的《南粤大戏》,选取了粤剧剧目中的5个著名角色,入选了第13届全国美展。彭小杭发现,在广东很多孩子不讲粤语,担心若干年后没有人会看粤剧、演粤剧,于是他希望以绘画的艺术形式通过自己的作品,推动粤剧的传承和弘扬。

      从国粹京剧到“南国红豆”粤剧,彭小杭以笔达意,结合西洋油画中的色块铺陈、陶瓷釉彩肌理及东方水墨线条勾勒,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戏曲人物油画风格。尽管他的戏曲题材的油画创作还在不断探索中,但他相信,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来表现戏曲的色彩和人物造型,这条路是正确的。


      不画舞台画神韵

      当西方色彩和中国画技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彭小杭逐渐确立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和风格,画面便豁然开朗。尽管如此,他对色彩和画面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体现出阶段性特征。彭小杭的工作室有一个小型展厅,东西两侧墙面上展示了他早期和后期的作品,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他早期的作品多运用油画的传统技法,遵循颜色的基本规律,人物以单个为主,色彩灰而厚重,写实因素相对明显。2003年起,他的创作手法开始转型,造型上让形体抽象、夸张,色彩上多运用纯色。特别是2008年后,他有意识地将画面中的因素稍作收敛,形成沉静、深入又含蓄的绘画语言。2011年开始,彭小杭逐渐简化背景,减少对人物造型的描绘,增强时间的纵深感。《贵妃》系列便是那时创作的,这些作品的角色造型简洁,注重角色的持续性和在时空中的永恒感,强调内在精神和灵魂永存。

      有很多人问彭小杭,你这几幅作品表现的是哪个剧目、哪出戏?彭小杭觉得这个问题很要命。他认为,如果根据剧目和情节来画,人物的造型、色彩的构成都会受到限制。他喜欢按照心里的造型来画,画得舒服、流畅,至于画得像不像,无关紧要。

      彭小杭后期的作品强调大写意,不是再现客观对象的光影、结构比例、空间关系,而是用夸张、变形、概括、归纳、线面结合的手法重述戏曲人物形象。彭小杭去剧院看戏,会重点看人物的表情、造型、服装的图案和色彩。有时仅是一个局部色彩、一个图案,都让他感到震撼。“太漂亮了!”他说,按照舞台本来的色彩来画,就足以产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如果再做一些主观处理,就到了另一种境界。

      于是,他不再受限于油画的套路和三维空间,而是忠于角色的本来色彩。有人认为他的画缺乏油画的语言。什么是油画语言?彭小杭在反思。他觉得画画关键是自己的感受和认知,如果按照套路来画,就是照片或者连环画了。

      彭小杭吸收了中国水墨画的技法,做一些肌理的厚薄处理;他喜欢借用中国画的泼墨法,把油彩泼到画布上,产生可遇而不可求的感觉;又经常采用中国画的勾线法,勾出一些大线条。按照这样的思路,2021年,他创作了《华彩红妆》系列作品。他把人物压到画面2/3的空间,背景选用静色,根据色彩、造型的需要进行夸张、归纳,成为他比较满意的作品。


      在精益求精中追求鲜明特色

      “创作绝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全心投入。”彭小杭说,既要充分表现戏曲的元素,又不能画成国画;如果画得太简单,颜色会缺乏穿透力,不能表达内涵。这么多年,彭小杭在苦苦思考、探寻,不断地做加法、做减法,总感觉还没画到心里。“美术创作是一条孤独前行之路,但其中不失愉悦。”他说。

      彭小杭喜欢坐在工作室里,看自己的作品,看这些画的色彩、构图、造型、笔触,一坐就是几小时。他有个“毛病”,画得不满意,就刮掉重来。有时候一个地方画得不好,常常重复两三次。

      作品《南粤飘香》就是在《南粤大戏》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的结果。画完《南粤大戏》后,彭小杭觉得不过瘾,于是前后用了3年的时间,将其改成长3.8米、宽1.8米的长卷,角色也从最初的5个增加到11个,选取了《帝女花》《昭君出塞》《杨门女将》等粤剧中著名的角色。与以往的作品相比,《南粤飘香》最大突破在场景上,这幅画相当于将3张画合成了1张,他以前没有画过这样大跨度的长卷。尽管如此,他对这张画也不是最满意的。彭小杭说:“这幅画还不能说画完,可能有一天用刀再刮一遍,该精细的地方再精细,该概括的地方再概括。”

      彭小杭画了24年戏曲题材、作品不少,也曾多次获得过国家、省级以上奖项,但他仍然觉得让自己满意的精品力作不多。然而,每一幅作品的背后,是大量别人没看到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他有矛盾和冲突,有时候感觉很痛苦。他总是不断否定自己,又不断补充自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王永说:“无论是在广东省美协举办的展览,还是在全国性平台上,彭小杭的作品不用介绍我就能马上认出来。他的作品有两大特点,一个是京剧题材,一个是极其简练、颜色饱和度很高,采用大笔触。这些作品已经完全打上了彭小杭的烙印。他非常坚定地把京剧题材和油画表现形式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每次都让人有一种很愿意去欣赏的欲望,能从中得到新感觉,这很不容易。”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书画 艺术 美术 绘画 画家 广东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7(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