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古今金石在眼底

      作者:许江2022-08-01 06:56:54 来源:美术报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诸乐三 鸲鹆清歌 1959年

      约六十年之前,潘天寿先生担任中国美院院长。其时中国画花鸟专业有潘天寿先生、吴茀之先生、诸乐三先生、陆抑非先生教学,可谓名师聚集,高峰叠起,朝华齐汇,夕秀纷来。几位老先生仁心问学,常相聚谈学术,共商艺事优长,形成絪缊和顺、砥砺唱和的风习,铸炼了当时中国传统画学研究与教学的高峰现象。我读大学时,诸乐三先生仍健在,鹤发白须,仪颜庄重,直让我们景仰那个学术昌明的年代。只是那时我对这艺海深远,尚未全然洞察。

      诸乐三先生出身世家,兄弟数人,皆喜画艺。他早年习医,后弃医习画,入一代大师吴昌硕先生门下。诸先生擅写意花鸟,兼工山水,得缶师神髓。笔头深厚遒劲,墨色飘洒清新。重诗意,善写生,在继承缶庐画派的基础上,技法题材俱有突破与拓新,蔚然卓立于钱塘,为世人所重。诸先生可称一代印学大师,他的篆刻以甲骨文字入印,从秦汉古玺化出,分朱理白,三法卓绝。字里行间,簇团盘结,纵横有象,虚实相生,茫茫苍苍。先生书法,师出缶庐老人,又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对石鼓文钻研尤深。提按沉厚,使转凝炼。诗作则得唐人风致,心裁别出,不落前人窠臼。

      诸乐三先生的画自有一种卓然不群的深沉之气。《文赋》谈意上笔头时,言曰: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层云之峻。沈,深也!深沉的言辞一如泉涌,游鱼衔钩而出,出于重渊之深。这正是关于深的生动写照。深而不滞,心手相得,意与言合,莘莘然谋之于心,生与深谐来。这正是花鸟画大写意的气象。“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中国的花鸟绘画,以凡常的节令,会应时相生的花树草虫,用它们纯然的生姿动貌,带出中国笔锋下的抑扬顿挫,挥洒涂抹,让人心与万物在此相会。诸先生的花鸟,红梅报春、紫藤双燕、稻花飘香、荷塘争艳、苍松劲柏、风竹幽兰,虽是常态的风时节侯,经由他手,笔上的遒劲便带出一股豪气。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脱手即成一种深意,一种溢于笔端的生机活力。

      如是深沉气象,化成画面的一种浑厚之感。诸先生的画于缶老得其神似,最似正在此浑厚用笔。几乎从一开始,他就能将篆隶运笔的方法,应用到作画之上。虽青春豪气,其用笔却内蕴浑厚,别具风致。六十载风风雨雨的淘洗,诸先生笔愈健,意愈浓。他笔下的花树竹藤,常化作篆、隶、狂草的合一笔法,写出蜿蜒盘郁的姿态。这种书法的内在骨力,草篆中带出行风,挥洒中常留漏痕,总显苍苍茫茫、浩浩荡荡的气象。中国绘画强调书法入画,吴昌硕先生是近代的高峰,诸先生得其神,便是在此根源处接续精髓,登临高境。

      诸先生最喜欢的缶老诗句是他的荷花题句:墨池点破秋冥冥,苦铁画气不画形。为什么秋冥冥,因为那里边有一份苍茫之气。一如中国的汉碑古篆,古茂苍郁。中国人这种浑朴疏宕的古风,最是隐在这逢节常新的鲜花百草之中。可见这种鲜花百草真正的生命在于这精神古风的承载。诸先生有一方印,刻着“美不老”。美是不会老去的,美正蕴在浑茂的古风之中。这方面,中国书学、印学的修辞给了他太多的滋养。他的一生都在这浑朴遒劲的古风使转之中,淘洗自己的笔墨,铸炼胸中的浩然之气。

      1959年春,诸先生刻一方朱文“敢为”,边款:“敢想敢说敢作敢为,绘事于我何独不然。”敢想敢为原为缶老的名言,“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敢于在不敢处寻觅突破是真勇者!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诸先生激情云集,发于笔端,画尽百花群鸟,创写人问春色。他的笔墨转而洒脱。设色渐入古艳,情趣盎然,风致疏雅,表达出对于新时代的兴答应会。

      诸先生那一代人,青年时,正好站在五四前后新学旧学交替的端口。他学医是科班,学艺却是耳濡目染,手摹心怡。但写诗却是始于少年的功夫。十一岁时应先生“旭日”的诗题,随口念唱:“独向窗前望,东方满天红。”这是诗,也是少年的生姿活力。诸乐三先生的一生都是在这种诗性的淘养和浸润之中。1919年,他十八岁自题小影云:“如此形骸眼孰青,风尘落拓负儒名。聪明每为无恒误,事业终输有志成。颇乐短衣从战伐,何曾长揖到公卿。年华二九匆匆过,莫把先鞭让祖生。”如此青春反省,如是击缶追问,吟此令人肃然。诸先生那代人的写生,更多的是诗写。将眼见与感受记之于诗。默然坐对,澄怀味象,然后诗以质之。画意尽在诗思之中,出手即有诗意。我手边有一张诸先生送给东阳施晓湘先生的早年作品,是画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洞口移来》,一簇杜鹃山花,如若团山,生生在目前,那般鲜活,自有洞天气象,不胜诗意荏苒。

      对诸乐三先生那代人,我们了解并不多。所幸《诸乐三年谱》采录精细,记叙详密,读来如睹诸先生的风雨人生,更因其中与大时代的交集应和,而让我们时常掩卷唏嘘。诸先生的笔墨沧桑,尽呈眼前。一代大师的丹青生涯,令人感怀无尽。1982年12月,西泠印社出版《个簃印集》,诸先生题诗:“交深侔金石,至道存瓦甓。印学溯渊源,游鱼活鱍鱍。”诸先生在金石之中,洞明大道,又心思灿然。杨藐翁先生在《吴昌硕印谱序》中写道:“当能持石凝眸时,举凡古今金石之有文字者,都在眼底。”这原是写缶老,也未尝不是诸乐三先生的古风写照。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许江 书画 艺术 美术 画家 浙江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7(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