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深耕有乐三 璀璨百花园

      作者:卢炘2022-08-01 06:59:30 来源:美术报

      20世纪的中国文化呈现出亘古未有之变化,对传统中国画而言,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来西方写实主义对写意中国画之冲击;二是政治社会学对传统中国画之改造。诸乐三先生经历了清末、民国、共和国三个时期,从民国初年他就跟随兄长诸闻韵接触书画,因与吴昌硕有姻亲关系,又一起拜师缶庐受其亲炙,故兄弟俩深得传统书画熏陶。1922年诸闻韵与潘天寿在上海美专共创我国第一个国画系(科)时,诸乐三即是首批国画、篆刻教师。日后潘天寿在杭州国立艺专的国画系,又先后聘诸氏兄弟和吴茀之等上海美专老友任教。诸乐三与潘天寿、吴茀之在国画杏坛共事近六十年,浙美国画有“三老”之说,指的就是他们三位元老。

      三老友情深厚,他们的绘画皆受吴昌硕影响,因性情有别,风格各异。在潘天寿为代表的团队里,他们艺术思想、教育思想却异常一致,重传统功力,主张在传承中拓展。如果说,潘天寿“造险破险”沉雄博大,更具现代意识;吴茀之丰润刚健婀娜多姿,堪称诗书画“三绝”;而诸乐三则“深耕”昌硕文化,得诗书画印“四全”。

      诸乐三对传统偏重深耕,不但与其性情相关,与其特殊的经历也有关。当初吴昌硕夸奖潘天寿的同时赠诗提醒:“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一跌须防堕深谷,寿乎寿乎愁尔独。”此事诸乐三在场,印象特深,到老不忘,不但引以为戒,并以此叮嘱儿子诸涵循序渐进,打实传统基础,不可操之过急,他自己的艺术自然更是用力于深耕,全面继承昌硕一路的文人画特色,被公认为吴昌硕的嫡传。

      专家学者的论文对于“深耕”优秀传统艺术传统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在艺术教育中,打实基础何其重要,即是不言而喻的学艺门径。艺术名家几乎均是在“用最大力气打进去”,再用“最大力气打出来”取得成功的,首先是要能学像。没有深耕,谈何跳出来。可是在全球高倡创新意识的今朝,架上艺术趋向行为艺术、装置艺术、观念艺术,对传统的忽视已成不争之事实。重温诸乐三的艺术道路,可以促使人们冷静思考,不无积极意义。

      诸乐三的创新更多的在于扩展写生题材,许多蔬果、农作物吴昌硕不曾画过,诸如玉米、棉花、稻谷等,笔墨在此有了新的展示,这些新题材作品常常让人眼前一亮。即使是梅兰竹菊等固有题材从用笔到章法构图,诸乐三也表现得更加蕴藉浑厚,开垦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园地,可谓画如其人。

      吴茀之称诸乐三画画落笔“没有一笔是败笔”。学生们说“潘先生画画不喜欢有人在旁边,怕分散注意力;吴先生画画看的人越多越起劲;诸先生画画人多人少一个样,管自己画不受外界干扰。”各有所长,条条道路通罗马。

      “诗书画印”融通从宋元开始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至近现代吴昌硕文人画臻于高点,因其难度高,便有人另辟蹊径。当然在多元的格局下,璀璨的百花园里,文人画(士人画)这种特有精神含量的艺术品种,毋容置疑依然是最高级别之瑰宝。有人告诉我,中国美术学院在潘天寿执掌时期,国画系以外的学生也曾学一些文人画技法,日后在海外竟有不少人以此成名,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传统绘画的魅力。当然,如果一味要求诗书画印高修养,也多了束缚,艺术需要百花齐放,发展应该取开放态度。中国美术学院在提倡传统的同时,更注意创造力的发挥,所以中国画系出了各种风格的艺术领军人物。同时证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老先生群体的教育是成功的。

      诸乐三作为潘天寿艺术教育团队的中坚力量,在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分科教学和首创书法篆刻专业,都功不可没。尤其是开创篆刻学高等教育,他是开风气的人物,在中国美术学院他的篆刻教学是首屈一指的。虽然诸乐三先生理论著作不多,但他的篆刻修养,特别是篆刻教学实践属众望所归,居于首位。如今他的弟子们在中国金石篆刻研究方面雄踞高位毫不奇怪。

      就诸乐三先生个人而言,他兼通中医,不但是上海最早的中医学校优秀科班生,曾正式开业坐堂问诊,而且终身业余治病救人。论者以医艺相通的辩证观点研究他的书画,颇有新的成果发现。让人意识到,不但画法思维与医学相通,“医者仁心”与“艺者仁心”,精神上也是一致的,正可用来反思当今的艺坛。《孟子·离娄上》云,“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古训仁者爱人,其意义深远无人不晓。试想诸乐三之仁心,若能渐渐扩大至艺术界之“仁心”,全社会之“仁心”,那该是何等气象!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书画 艺术 美术 画家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1(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