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黑釉瓷:紫玉瓯心雪涛起

      作者:史春月2023-07-25 07:40:4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宋建窑黑釉兔毫瓷盏。正视图,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1/2)
      • 1/2
      • 2
      • 更多组图...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自商代原始瓷开始烧制以来,瓷器的历史已绵延3000多年,但是直到东汉,才完成了由原始瓷到真正意义瓷器的过渡。在五彩斑斓的瓷器品类中,黑釉瓷产生很早,一度风光无两,很快又走向衰落。尽管其釉色素净单调,却不失为瓷器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章。

      大量考古资料表明,黑釉瓷器与青瓷一样,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汉代瓷窑基本以青瓷为主,黑瓷较少。黑瓷与青瓷一样,都是以铁为主要着色剂,生产工艺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釉料中铁的含量。据化学分析,含铁量在3%以下烧成青瓷,在4%至9%之间或以上烧成黑釉瓷。当时黑釉瓷器主要是生活用器,且以大型容器为主,比如壶、罍、罐或深腹罐、缸、水井等产品。相较于胎质细腻的青瓷,黑瓷的瓷胎一般较为粗糙,表明其大多作为实用器存在。

      经过近千年的发展演变,唐代流行的把茶投入茶鍑煮制的“煎茶”,逐渐被宋人点茶之法所取代。饮茶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了茶器的变化,唐代的煎茶,所选茶具皆为类玉类冰的青瓷、白瓷,而宋代点茶泛起的白色茶汤在黑釉盏里能更好呈现,尤其斗茶、分茶的流行,使得“辨茶色”更是以黑色茶具为最佳,由是黑釉瓷的烧造也迎来了其全盛时期。与点茶流程相适应,宋代茶盏的形制也不同于前朝,多为大敞口、斜直腹、小圈足,如“斗笠”状,宋代文献中称之为瓯。大敞口可以使茶末有一定的悬浮空间,斜直腹可以使茶末在被击拂时均匀顺畅,并能迅速上浮,小圈足则方便沉淀渣滓。

      这种黑釉茶盏以福建建窑为上,由于帝王的好尚,上行下效,不仅促使建窑黑盏大量生产,其他地方的瓷窑也开始大量烧造黑釉茶器。黑釉瓷器的釉色,因其在窑炉内火候与氛围的微妙变化,呈色又有不同,比如乌亮漆黑的乌金釉、发色或黄或红的黑褐色釉,以及建窑典型的天青釉,学界称其为蓝黑色釉,即典籍中记载的“紫瓯”或“紫盏”。宋代诗词《一斛珠》中“紫玉瓯圆,浅浪泛春雪”,苏轼《游惠山》中“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以及本文引用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紫玉瓯心雪涛起”句中所指,皆为黑釉茶盏。

      随着烧造工艺的愈发成熟,窑工通过改变釉药比例、窑炉的火候和气氛,使得单调的黑色产生丰富的窑变斑纹,如黄棕色或铁锈色的状如兔毫的流纹,即广受追捧的兔毫纹,宋徽宗赵佶就亲自撰写《大观茶论》,言“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其他还有泛银灰金属光泽的油滴釉、釉面呈现鹧鸪羽毛花纹样的鹧鸪斑纹、黑黄交织的玳瑁釉等。

      除釉色自身的变化,匠人还给黑釉瓷加以装饰,比如吉州窑开创的剪纸贴花工艺,把民间喜闻乐见的剪纸成功移植到黑釉瓷上,从而赋予黑釉瓷以别致的艺术美。这种工艺的技法是把剪好的图案贴合于器物瓷胎,施以黑釉,后把剪纸去除,再施透明釉入窑烧造。又比如树叶纹,将树叶经过处理,沾釉贴于盏内烧成,既有自然之美,又体现了窑工的高超技艺。此外还有彩绘纹、剔釉填绘等装饰技法。宋代黑釉瓷的装饰风格多变,构思新颖,在宋代众多瓷器种类中独树一帜。

      随着宋代黑釉茶盏的盛行,川渝地区的黑釉瓷器在宋代也得到了迅猛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历次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先后在四川广元、崇州、成都、郫县、都江堰、彭州,以及重庆涂山窑、巴南姜家镇等地发现大量黑釉瓷器,其中重庆涂山窑和四川广元窑成就最高,产品众多,以生活用器为主,茶器涵盖了黑釉盏、茶托、注子、执壶、瓶等器物。

      重庆地区黑釉瓷窑以涂山窑为代表,包括清溪窑、合州窑、昌州窑以及涪陵蔺市窑在内的5处窑厂。涂山窑是宋元时期重庆规模最大的一处民间窑址,分布范围广,窑厂数量多,窑炉形制多样,出土器物丰富。受当地物产条件和地理位置影响,北宋末南宋初涂山窑迅速崛起,当地不仅煤炭、瓷土、水资源丰富,而且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水路交通便利,码头林立,方便运输和销售。这一地理特点也使得川渝地区无论是重庆涂山窑或是四川广元窑,其瓷器烧制都受到其他瓷窑影响,比如建窑的兔毫釉、吉州窑的剪纸贴花、耀州窑的刻划纹等都被借鉴到当地的瓷器产品。而涂山窑自身瓷胎多呈灰白色,不施化妆土的特点也依旧保留,尤以辐射状菊花瓣纹装饰为其鲜明特色。

      陈寅恪先生曾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就是在这样一个继唐之后华夏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里,我国的茶文化盛极一时,陶瓷艺术也发展到一个高峰时期。黑釉瓷尽管创烧较早,但是一直滞后于青白瓷,直到宋代才真正盛行,到南宋时期发展成独具一格的瓷器珍品。

      随着宋朝的灭亡,元朝崇尚的卵白釉和青花瓷登场,建窑失去了其贡瓷的地位。随着饮茶习惯的改变,黑釉瓷器逐渐走向衰落。尽管如此,黑釉瓷器是古代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陶瓷文化。

      (作者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员)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重庆 陶瓷 艺术 工艺 美术 重庆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5(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