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艺术与健康”--伊灵&韦申当代艺术巡回展暨“艺术与健康面对面”座谈会在北京东亿美术馆成功举办

      作者:正在核实中..2023-11-20 21:19:52 来源:网络

      2023年11月19日下午,“艺术与健康面对面”座谈会暨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马燕桃教授“艺术疗愈与精神健康”主题讲座在北京东亿美术馆举办。本次座谈会邀请到中国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湖南师范大学现当代艺术中心主任、教授、展览策展人杨卫,川音美院教授、著名批评家策展人、展览学术主持陈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届主席团副主席、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原党委书记黄悦勤,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杨甫德教授,著名艺术批评家苏丹,著名艺术家伊灵、韦申、刘栋,青年艺术批评家叶彩宝,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医师闫俊教授、马燕桃教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管丽丽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就艺术与健康的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艺术与健康”面对面座谈会嘉宾

      中国残疾人残合会第七届主席团副主席、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原党委书记黄悦勤谈道:“对大多数没有精神疾病的大众来说,其实艺术就是让我们保持健康。对于大众的健康来说,艺术人人都可以接受,我们在一个艺术的环境中是更容易心理健康的,艺术具有健康属性,我们作为精神科医生来说应该善于运用艺术,用艺术来使我们自己健康,同时勇于尝试用艺术治疗精神障碍,最主要是维护大众的心理健康。”

      黄悦勤

      著名艺术家韦申谈道:“十多年前给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学生讲课时我想到这个问题。后面我意识到通过艺术确实可以帮我们缓解恐惧、焦虑。再后来,更深刻体会到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对生活有了更玄幻更深的思考,对健康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韦申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闫俊谈道:“2000年,我在日本的横滨医院与‘艺术与健康’这一课题结缘,绘画治疗是他们那里的特色治疗方式。对于成人来讲,绘画可以解压,我们可以用这种解压去表达自己;对于老年人来讲更有时间去绘画。我们还会结合强迫症的病友、焦虑症的病友、抑郁症的病友,做出针对其疾病的特色的一些康复和治疗,例如涂鸦。所以我觉得艺术和健康之间结合的这个道路应该是无穷的,我们期待更多的发展。”

      闫俊

      川音美院教授、著名批评家策展人、本次展览学术主持陈默谈道:“艺术家与心理疾病的关系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在追求极端的创作思维和作品图像的时候,艺术家一定会要钻牛角尖。创作者和别人不一样,就是想方设法的去创造奇迹,这个时候他有可能导致身上出现某些分歧思想或者误导。”

      陈默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马燕桃谈道:“艺术与健康,不能把它简单的归纳成为治疗的技术,它是一个艺术、心理、精神医学的交叉学科。艺术是无形的,心理学也是无形的,那么艺术和心理学结合之后,它就更加的无形;在无形里面有没有可能有一些有形的印迹,精神医学恰恰做的是通过有形的东西,循证量化的东西来探索无形的精神心理,所以精神医学对艺术与健康的探讨来说是一个立体化的维度。”

      马燕桃

      中国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湖南师范大学现当代艺术中心主任、教授、本次展览策展人杨卫谈道:“我们都知道艺术有两种功能,一个是社会功能、社会的批判、社会介入;还有一个是对内功能,艺术对人能够有精神的舒缓,对自己的这种精神的慰继。本次展览,我希望能够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能引起更多人,从艺术与健康的角度来理解艺术。”

      杨卫

      著名艺术批评家苏丹谈及本次展览的体验,道:“健康或许可以从艺术这个庞大的领域中汲取到一些能量,得到一些帮助。今天我看伊灵老师作品,它的确是让看上去让人更安静一些;韦申老师的作品,它仿佛创造了一种神圣。我们看这样的密集,图形有点像我们做体检时测试色盲的图片,从那个里面识别平静,因为它堆积了大量的客观信息,给人一种稳定感,奇特的平淡。”

      苏丹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管丽丽谈道:“这些年我们做了一个公益项目,叫 ‘careful family’,也就是‘关爱家庭’CAFF。发现艺术创作形式的自我表达是非常好的,对孩子是一种激励,激励他们去表达一些可能被家庭忽视的诉求。”

      管丽丽

      著名艺术家刘栋谈道:“伊灵老师曾经与残疾儿童进行过绘画的互动,让我很有感触,开始思考艺术与健康的问题。因此,本次展览的举办我认为是非常有深度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艺术家是否能够通过艺术自我疗愈心灵的问题。”

      刘栋

      青年艺术批评家叶彩宝谈道:“心理的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而艺术的疗愈,有一种神奇的、非语言性的东西,可以去缓解压力和紧张。我们的艺术活动也像一种好的谈话方式一样,让患者去打破他自身受限的一些部分。”

      叶彩宝

      著名艺术家伊灵谈道:“当我自己痛苦的时候,压抑的时候,但依然需要去适应周边的环境的时候,我就没办法去表现我的压力。那怎么办?就是通过艺术作品去表达、被鼓励嘛。因我的画是要创造一种安全,要打造一种极端的、多的、密密麻麻的符号,这个世界反正我们眼睛看到的这些符号都要放在我的画里面,让古今中外的人都能在里面找到他自己的名字或者自己的对应的符号。”

      伊灵

      随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马燕桃主讲“艺术疗愈与精神健康——艺术治疗的起源和功用”。她从精神医学的角度出发,娓娓道来的分享了艺术疗愈在众多临床实践中的精彩案例。






      嘉宾合影

      面对面座谈会合影

      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杨甫德教授总结“艺术与健康面对面”座谈会时说:“心理学上有一种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就是要给人更多的赞美,再加一点期望,再去引导他越来越好地朝期待的方向走。所以一个好的人生,它总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因此我们思考怎样能够有更多的形式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去自我干预,自我调整,这样‘健康中国’行动的目标才会更快实现。在此,再次感谢我们的所有专家,尤其是我们的艺术家,和我们的精神卫生领域专家,联手打造了本次意义非同寻常的画展暨学术研讨会!未来的中国精神医学领域、健康领域也许会有新的、更加有意义的、中国特色的艺术健康管理办法。”现场参加的观众及中央民族大学学生近百名。



      责任编辑:汲平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24(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