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青铜时代”的食与礼

      作者:卞文志2023-12-19 08:23: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西周中期的“典”青铜簋(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1/2)
      • 1/2
      • 2
      • 更多组图...

      “民以食为天。”追溯中国历史,从烹饪器具到烹饪方式,从饮食典籍到饮食思想,数千年的中国饮食文化积淀,对丰富世界饮食文化宝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今天各地的博物馆里,也能看到很多与“食”有关的文物,譬如那些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青铜食器。

      以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武器的重要原料的阶段被称作“青铜时代”,多数考古学者认同,中国的青铜时代涵盖于夏商周三代之中。商周时期,贵族们用大量青铜制作了食器,并形成一套繁缛的饮食礼仪,以区别君臣、嫡庶、长幼的等级身份,造就了融美食、盛器、礼仪等于一体的青铜时代“饭局”。尤其西周以后,周人重食,鼎、簋等食器升级为青铜礼器的核心,青铜食器在当时成为国家政权、社稷秩序的代表,到现在也被看作中华文化的象征性符号。通过一件件青铜食器,我们可以领略西周独特的饮食和礼仪文化。

      我国西周时期,饮食文化与礼仪文化密切相关。西周将饮食纳入礼的范畴,与周代等级社会规定相一致,并在其中贯彻统治者的思想,从而让饮食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发挥政治和文化功能。周人以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作为国家施政的八个方面,称为“八政”,其中食居于首位。据《周礼·天官冢宰》记载,负责王室各类事务的职官共63种3983人,其中主管饮食者达21种1683人,占全部职官的1/3,足见饮食在周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周朝是饮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传统的饮食文化在此时初步定型。我国烹饪从石烹、陶烹发展到铜烹,基本完成了它的创始阶段。可以说,我国的烹饪实践,在西周时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菜品的创新,精美的餐具,酒器、水器的成龙配套,飨宴的规模和饮食礼序,初步构建起中华饮食文化的框架,确立了中国烹饪的发展基调。

      作为青铜食器中的主角之一,鼎是用来煮肉、盛肉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从商周至秦汉延续至今,鼎一直是主要食器。形制上一般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从用途上又可分为镬鼎、升鼎、羞鼎三类。其中,镬鼎形体巨大,多无盖,用来煮白肉;升鼎也称正鼎,是盛放从镬鼎中取出的熟肉的器具;羞鼎则是盛放佐料的器具,与升鼎配合使用,所以也叫“陪鼎”。随着时代的发展,青铜鼎的形制也在发生变化。商代早期多为圆腹尖足,也有方鼎,到了中期,出现了扁足鼎等,商代晚期,尖足鼎逐渐减少,圆腹柱足鼎和鬲鼎开始多了起来。《尔雅》中说“鼎之款足者,谓之鬲”,鬲鼎也称为分裆鼎,是鬲和鼎的混合体。

      “夫礼之初,起诸饮食。”西周礼制社会等级森严,像饮食所用的器具,除实用以外,还起着明尊卑、别上下的作用,所谓“藏礼于器”就是其意。西周中晚期形成的列鼎制度就是饮食礼仪的反映。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鼎和簋配合使用,鼎为奇数、簋为偶数,通常为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高级的士三鼎两簋,低级的士一鼎一簋。此外,不同的鼎盛放不同的肉食。如周天子享用九鼎,分别盛装牛、羊、乳猪、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干肉——基本上把当时能吃到的肉类都品尝全了。诸侯用七鼎,可以吃的肉类比周天子少了鲜鱼和鲜干肉两种。

      西周时期的人们用白水煮白肉,蘸料是不可或缺的。当时,人们制作出一系列口味多样的蘸料,这些蘸料主要以动物原料发酵制成,有牛肉酱、羊肉酱、鱼肉酱、鱼籽酱、蜗牛酱等120多种。古书中将肉酱统称为“醢”。周代的蘸料中,除了肉酱,还有用蔬菜腌制成的调味品,类似于今天的酸菜,古代统称为“菹”。在青铜食器中有一种专门盛放酱料的高脚盘——豆。豆一般由豆盘、豆柄和圈足组成,青铜器铭文中的“豆”字,就是这种器型的象形。

      在周代贵族生活中,吃饭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要优选食材、搭配菜品,还得使用精美的青铜器,依据礼仪摆设,步步都妥帖,才算得上是一顿称心的饭。今天,我们可以想象西周贵族吃饭的情景:一尊大鼎摆在正中,鼎中正煮着鲜肉,他们从鼎中捞出煮好的肉,用匕割成小块,分放在各位食客面前的“小火锅”——温鼎中。豆中盛放着甜、咸、酸一应俱全的各种酱料,他们挑选各自喜欢的口味,蘸着酱料,细品肉的滑嫩鲜美。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是不是跟今天遍布大街小巷的火锅店内的情形颇为类似?类比一下,我们很容易明白,西周使用的温鼎,就像今天的单人小火锅,而豆则相当于放蘸料的油碗。至于周代的主食,据记载是“粟”,也就是今天的小米。周代食粟以蒸和煮为主,用来蒸干饭的器具叫“甗”,用来煮稀饭的叫作“鬲”。

      西周人在饮食上的讲究程度,让今天的我们也会感到惊叹。在那个时代,他们已经能够熟练使用蒸、煮、烤、焖等方法烹制美味佳肴了,而当时的美食流传至今,对现代饮食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时光流逝,权倾一时的王侯卿相不过是历史的过客,美食美器及其中的内蕴却代代相传,积淀为礼仪之邦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如今,西周贵族觥筹交错的场面早已湮没于历史深处,留存至今的一件件青铜食器则让我们浮想联翩,回味那个钟鸣鼎食的时代。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文物 艺术 美术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7(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