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溥心畬书画轶事

      作者:岁稔2024-01-14 08:23: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 秋江泛舟(国画) 溥儒

      从显赫的皇族后裔到以卖画讲学为生,从京城王府的喧闹繁华到偏居台湾的孤独生活,溥心畬(原名爱新觉罗·溥儒)的人生经历充满了诸多起落与无奈。然而,在他的画作中,我们却能感受到细腻的生命气息和文人特有的淡泊空灵。他以艺术的方式,对抗命运的无常,展现出内心的坚韧与不屈。他的绘画作品涉及山水、花卉、人物、走兽等题材,书法则是潇洒俊逸的行书,不论绘画还是书法,均是最能反映他超凡脱俗的逸笔之作,一派儒雅之风。

      溥心畬自小天资很高,他的绘画并无师承,而是多得益于对家藏宋元名画的临摹,其中受马远、夏圭影响较深。他的画作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气质,这使他在二十世纪画坛享有一席之地。他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被誉为“文人画的最后一笔”。台静农先生晚年回忆第一次看溥心畬画展,所言甚为贴切:“溥心畬先生的画首次在北京展出时,极为轰动,凡爱好此道者,皆为之欢喜赞叹。北宋风格沉寂了几百年,而当时习见的多是四王面目,大都甜熟无新意,有似当时流行的桐城派古文,只有躯壳,了无生趣。心畬挟其天才学力,独振颓风,能使观者有一种新的感受。”

      《六祖图》、为郑宝南临马麟《溪山行旅图》均是溥心畬临习宋画的范本,而《猿戏图》则是从其家藏的易元吉《聚猿图》中截取一角变化而来。其表侄启功先生也曾记述:“心畬先生家藏古画和古法书一样有许多极其名贵之品,据我所知所见,古画首推唐韩干的《照夜白图》(古摹本);其次是北宋易元吉的《聚猿图》,在山石枯树的背景中,有许多猴子跳跃游戏。卷并不高,也不太长,而景物深邃,猴子千姿百态,后有钱舜举题。世传易元吉画猿猴真迹也有几件,但绝对没有像这卷精美的。心畬先生也常画猴,都是受这卷的启发。”

      值得注意的是,在画作《溪山行旅图》中溥心畬自题“临马麟山水”,即现藏于台北故宫的马麟《溪山行旅图》轴,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马麟是南宋画家马远之子。由于家学渊源,他擅长山水、人物、花鸟,但是他的作品自具风格,与父亲风格并不相混,因此在中国画史上保有独立地位。

      溥心畬的临本与马麟之作构图相同,似乎是一比一临摹,但在尺幅上却相差甚远,溥心畬的临本仅1.7平尺(68×29厘米),相较于马麟的八尺巨幅,气象却毫不逊色,足见其经营画面的功力之深。再观近处,可发现山石皴法、点景人物均化繁就简,纯以自家笔意写出,与原作大相径庭,又将原作之纯水墨转化为青绿设色之法,使画面更具宋人山水神韵又兼得文人画气息。

      那么,标注的受赠人郑宝南为何人?郑宝南(1910—1990),号南生,祖籍番禺,生于南京。曾在国民政府外交部历任诸多要职。郑宝南一生出使外洋无数,所蓄书画皆为同辈名家所赠。实际上,万公潜先生捐赠给恭王府的溥氏作品中,有一幅《墨荷图》亦为宝南先生上款。

      古人画山水贵在意模,启功先生回忆当年承溥心畬赐借临一卷无款宋人《山水》后的感受:“我的临本可以说连山头小树,苔痕细点,都极忠实地不差位置,回头却看先生节临的几段,远远不及我钩摹的那么准确,但先生的节本古雅超脱,可以大胆地、肯定地说竟比原件提高若干度(没有恰当的计算单位,只好说‘度’)。再看我的临本,‘寻枝数叶’确实无误,甚至如果把它与原卷叠起来映光看去,敢于保证一丝不差,但总的艺术效果呢?不过是‘死猫瞪眼’而已。”

      溥心畬一生收徒很多,除在家以私塾形式授徒外,也有在北平国立艺专、国立杭州艺专以及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时的学生。晚年时他还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艺术系讲学3个月。徐建华是其在台湾师范大学任教时的学生,由于天资聪慧,勤恳好学,深得溥心畬所喜,并赐“文珠”雅号。毕业后因定居香港,常以书信请教居住台湾的老师,溥心畬给她的回信中多有涉及指导绘画之事。溥心畬教学生画画的第一要求是多读书,尤其要会作文、作诗。从他给徐建华信中叮嘱便可见一斑:“汝既习画,作诗固然重要,作文尤为重要,文笔不通则一切不能有成。”

      溥心畬的行草书独具一格,上追晋唐,下溯宋元,格调清新古雅,功夫深厚,又出之天然。其行草书之所以能有如此成绩,与其收藏颇丰、注重笔法以及学问修养密切相关。他在《华林云叶·卷下》云:“余旧藏晋陆机《平复帖》九行,字如篆籀。王右军《游目帖》、大令《鹅群帖》,皆廓填本。”可知其家藏诸多行草法帖名迹,且不乏国之重宝。长期对着这些珍品临摹,眼界和手上功夫自然比一般人高出不少,反映在书写上也就出手不凡,神采奕奕。

      启功先生回忆溥心畬作书时的场景颇有意思:“先生执笔,无名指常蜷向掌心,这在一般写字的方法上是不适宜的。关于用笔的格言,有‘指实掌虚’之说,如果无名指蜷向掌心,掌便不够虚了。但这只是一般的道理,在腕力真强的人,写字用笔的动力,是以腕为枢纽,所以掌即不够虚也无关紧要了。先生写字到兴高采烈时,末笔写完,笔已离开纸面,手中执笔,还在空中抖动,旁观者喝彩,先生常抬头张口,向人‘哈’地一声,也自惊奇地一笑,好似向旁观者说:你们觉得惊奇吧!”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书画 艺术 美术 国画 绘画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3(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