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漫谈“工巧”

      作者:邱春林2024-01-28 08:43:28 来源:中国文化报
      故溪梦中流(木雕) 2021年 郑春辉(1/2)
      • 1/2
      • 2
      • 更多组图...

      拿今人的工艺美术品与古人的珍品作比较,就容易发出“今不如昔”的感叹。工艺美术界较难出好作品,原因很多,关键原因在于艺人的认知能力不够,眼力不够。作为手艺人首先要能明白前人留下来的杰作究竟好在哪里?正确辨析工艺的巧拙真伪,明白了这一点才有可能提升自己的技艺。

      工多非工巧

      《考工记》说:“材有美,工有巧” 。在古人看来,工本身就包含着巧。比如许慎《说文解字》说:“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与巫同意。”点明手艺人造物不只是造能用之物,还要让物有“文彩”、有“光彩”。

      既然手艺人的工作离不开“巧饰”,那么追求美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一个“度”就是核心问题。“巧饰过度”在今天的工艺美术行业依然普遍,主观原因还是在认知水平和修养上出现了问题。比如,给德化白瓷上彩,在龙泉青瓷上彩绘,在陶瓷上加做肉眼无法辨识的微刻等等,诸如此类的装饰工艺都逾越了工巧应有的尺度。

      适度的装饰工艺会直接感动心灵,漫漶的装饰工艺一味在做表面文章。老子说:“大巧若拙”“宁拙毋巧”。道家重本,指出手艺人如过分执著于“巧”,就容易滑向巧作、巧滑、巧伪,甚至巧诈。孔子也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西方人也有相似的认识:英语词汇crafty、artful等都包含“油滑”的意思在里头,其否定形式craftless、artless反而意味着“朴实无华”,意义更接近道家之“真朴”观念。生活的经验也时刻提醒我们:越是质朴的器物,越具有开放性,也越近人。如许多民间器物的造型和装饰工艺都很随意,看似粗犷,却具有感染人的热烈情绪。事实上,工匠们在重复千万次劳作之后,技艺精熟到不再拖泥带水,不再矫揉造作,就是大巧。

      形肖非工巧

      当前手工艺行业中还有一种认识上的偏差,把“形肖”当成工巧。自古手工艺行业就流行技术竞赛,手艺人总暗暗地在技术上相互“比拼”,追求高仿真的工艺,尤其在木雕、石雕、牙雕、核雕、微雕等领域,超写实的刻画技巧成为手艺人们相互炫耀的资本。仅仅“形肖”到底算不算工巧?

      《韩非子·喻老篇》记载了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宋国有一名工匠花了三年时间,为君主用象牙雕刻了一片仿真楮叶,这片牙雕叶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其“形肖”程度达到放置于真实的楮叶中无法分辨真假的地步,这位工匠因此获得了丰食厚禄。韩非子在这则寓言故事中引用列子的话讥讽道:“使天地三年而成一片,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意思是说,假如天地造化万物时需用三年时间才能长出一片叶子,恐怕世上的树叶就会少得可怜了。

      穷尽人工去抄袭模仿自然,结果只是做成了一片与真叶类似的东西,这种做法称得上工巧吗?韩非子赞同列子的立场,对这位工匠的反自然行为提出了批评。这位工匠的雕刻水平之高是令人吃惊的,但他的着力点既脱离了适用性,又没有创造“有意味”的艺术形式,所以,背离了工艺之道,显然不能称为巧工。

      纤巧、淫巧非工巧

      纤巧即造型或装饰工艺纤弱、细巧,是过分堆砌、过分雕镂而导致的一种“病态美”。历史上对纤巧之风有过很多批评,贾谊《新书·瑰玮》说:“而务雕镂纤巧,以相竞高”。《三国志·魏夏侯传》曰:“使干朝之家,有位之室,不复有锦绮之室,无兼采之服,纤巧之物”。李渔论戏曲传奇语言时说:“纤巧二字,行文之大忌”。可见,大家都强调纤巧不是一种健康的审美。

      然而,“纤巧之病”是当今工艺之常见毛病。与古代主要依靠纯手工劳动相比,今天各手工艺行业使用的工具经过了一次次改良,其功能十分强大,尤其当高频电动雕刻工具在创作实践中被普遍应用之后,让精细化雕刻变得简便易行,一些手艺人在木材、石头、象牙、瓷土等材质上无度地施展巧力,追求纤毫如发的细节真实和玲珑剔透的视觉效果。许多玉雕作品因工艺过度而出现物品脆弱到不可触碰的地步。这类工艺品只适合搁置在玻璃罩内,连把玩的机会也不给人留下,这样做的结果并不利于美学精神的提升。

      还有一种极端的工艺现象就是“淫巧”。“淫巧”的表象有两类:一类是盲目堆砌、虚耗珍贵原料,极尽奢侈浪费的工艺品;另一类是具有性暗示的或格调低下的工艺品。我国远在先秦时期就很重视“考工”,每年孟冬十月,工师要检查当年官府作坊中的工艺品是否符合礼制规范。

      “工巧”的目标为什么要追求适用与审美两不偏废?只有建立在适用性基础上的审美,才会是充实的、刚健的,也是健康的。即使专门用于陈设的工艺品,也须具有或朴素、或雄强、或优美的品质。相反,纤巧和淫巧的工艺品则会透过人的感官影响人的审美心理。

      工巧在心

      方苞说:“工之巧在心,而注于目,非规矩绳墨所能尽也。”古人把心看作是一个思维器官,也是灵性所驻守的地方,所谓“匠心独运”正是强调认识和巧思在工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匠心独运”本身就是工巧的基石。

      “巧工”者,一定具备高超的构思能力,没有好的设计,定然会束缚技艺的发挥。人的双手是靠心脑控制的,心脑不开窍或者修养不够的话,双手只会做机械性重复劳动。心眼活了,双手才会“思考”。所以,技艺固然重要,匠心、匠意在传统工艺中才是首要。

      许慎为何说“工与巫同意”?因为巫事无形,是在无形无影中揭示出真相;工匠们造物,使粗鄙的材料显露出光彩,也有一个“去蔽”的过程,所以其行为与巫相似。但手艺人的工作性质与巫术有着根本的不同,那就是巫术成于主观臆测,易失于诡异;而手艺人则要讲规矩方圆,也就是客观规定性。手工艺人的尺度感则主要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来。《考工记》“辀人为辀”一章规定“辀有三度”,即对国马、田马、驽马分别拉的车辆上的车轴制定三种不同尺寸。“凫氏为钟”罗列出钟、磬、鼓等打击乐器的形体结构与所要求的音质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些经验都是工艺的尺度和规矩,只有合“法度”的工艺才能达至工巧,否则,工艺再精细入微,也属南辕北辙。真正的“工巧”还必须做到因人施艺,体现对使用者的贴心关怀。《考工记》里特别强调弓箭设计与制作要考虑到使用者体质和气质上的异同。

      仅仅懂得法还不够,尚需灵活应对,如王冕所云:“法在人,故必学;巧在己,故必悟”。那么,工巧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应是“巧夺天工”。所谓“巧夺天工”就是指人工造物看起来像自然生成的。天工与人工本是一对矛盾,从理论上讲,人工再巧也超越不了天工之大巧。但在手工艺实践中,有这么一种情况:当工艺创造了功能与审美的高度统一,其工巧之高可称为“人间巧艺夺天工”。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工艺 艺术 美术 民间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6(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