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让艺术赋能“和美乡村”

      作者:邓立峰2024-03-08 08:31:31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让艺术赋能“和美乡村”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家,郭爱和的名字总是跟“乡村”联系在一起——他在家乡河南洛阳的罗岭乡创立的“爱和小镇”,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郭爱和也特别关注乡村美育工作的开展,建议“让美育教育渗透到乡村中小学孩子的日常生活”。对于乡村的感情,不仅是郭爱和人文情怀的体现,更是他对于“和美乡村”的热望。

        “让农村的孩子从小就认识美、懂得美”

        中国艺术报:去年两会期间,您提出“让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赋能乡村振兴”,今年您又在“设立‘美育日’”的建议中提到“让乡村中小学‘开足、开齐、开好’美育课程”。在您看来,推进农村美育教育有着怎样的紧迫性?

        郭爱和:受城乡差别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乡村中小学美育仍是整个教育环节的短板,存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育质量不高、硬件设施亟待完善等问题。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和城里孩子一样,接受使其受益终身的美育教育,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审美理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9年,在中央统战部和河南省委统战部的支持下,我创立的“爱和小镇”启动了“美育中国”计划,致力于让更多人关注乡村发展,关注乡村美育。只有让乡村的孩子从小就认识美、懂得美,长大后创造美,建设“和美乡村”和“美丽中国”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中国艺术报:您提出的“设立‘美育日’”的建议引发关注。您认为,推进乡村美育,“美育日”的设立具有怎样的意义?

        郭爱和:去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其中关于“乡村美育提质发展行动”的论述与我去年两会的建议不谋而合。今年我提出设立“美育日”,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美育的重要性。通过设立“美育日”,一方面增强全国中小学美术、音乐教师培训力度,使美育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鼓动全社会力量,鼓励艺术家、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非遗传承人等深入乡村中小学校授课,促进优质资源向乡村倾斜,让“美育教室”成为乡村学校标配。通过设立“美育日”助推“美育中国”计划,让美育教育渗透到乡村中小学孩子日常生活,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举措。

        “乡村建设需要更多有灵魂的艺术探索”

        中国艺术报:您建立的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爱和小镇”算是您对“乡土中国”的深情告白,有力带动了当地脱贫,促进了文旅发展。当初创立“爱和小镇”,是出于怎样的考虑?9年后的今天,“爱和小镇”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

        郭爱和:我一直希望能在更大空间展示洛阳三彩艺术和中国陶瓷文化,“爱和小镇”就是一个尝试。在“爱和小镇”刚建立时,其所在的洛宁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当地政府每一笔资金都要精打细算。洛宁县和罗岭乡党委政府经过深入研究,最终认同了我的理念。他们投资1500万元做配套建设,而我也倾尽所有,带领团队扎根在当时还无水、无电、无路的“三无”小山村开始建设。

        我还带领团队义务帮助洛宁县设计全套旅游标识系统,提出了“四季花谷、静美洛宁、陶醉罗岭——中国乡村艺术公园”的旅游口号。我们把洛宁定位为“中国乡村艺术公园”,用文艺、环保、可持续的理念,把洛宁青山绿水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这是最经济实惠、最环保,也是最可持续的“艺术赋能和美乡村”的方式。我们还以“洛阳三彩”为载体,义务为罗岭乡前河村、韩沟村、卧岭村等村庄制作了11座“三彩村标”,指导罗岭乡“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帮助当地农民打造花树凹农宿。

        现在的“爱和小镇”已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世外陶源”。2016年以来,我们连续举办了“油菜花观赏节”“向阳花观赏节”“三彩中国年”等节庆活动,形成了以“爱和小镇”为龙头、辐射整个洛宁县的特色乡村旅游网络。

        中国艺术报:您觉得“爱和小镇”能为当今中国的“艺术乡建”提供怎样的经验?

        郭爱和:目前来看,艺术乡建还是一条具有先锋性的道路,是对建设者的审美水平、创造力和持久性的综合考验,但无论怎样,中国的乡村建设都需要更多有文化内涵、有灵魂、有“历史”和“未来”的艺术探索。在建立“爱和小镇”之初,我的想法就是叫响洛阳三彩艺术的名头,让世界了解“洛阳三彩”,并没有想过成为地产开发商,它更像是我的一种艺术实践。要说成功的经验,是我们始终坚持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建设理念,利用当地农民不耕种的土地来造就一片“四季画谷”,用自然的力量改善景观;而在嫁接三彩陶瓷这个人文元素时,我们用料浆石、陶瓷缸底等“土材料”把坑洼的土路变成陶瓷之路,供游客更深入地体验陶瓷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们也保留了当地的窑洞、烟房、民宅等带有乡土记忆的建筑。我们在尊重农民的乡土生活、尊重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建设乡村,不作画蛇添足的工作。

        “行走大地给了我更多创作灵感”

        中国艺术报:在传承三彩艺术的过程中,您做了怎样的艺术创新?多年来扎根乡村,有没有为您的艺术创作提供营养?

        郭爱和:我们用40年纠正了一个概念——“唐三彩”仅指1300年前的唐代三彩,“唐三彩”这个名字被人们所熟知,其实只有百年历史。“三彩”最早在洛阳发现,后来又是在洛阳发扬光大,我们统称其为“洛阳三彩”,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洛阳人,我对它充满了感情。从1986年开始,我致力于三彩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三彩艺术早已融入我的生命里。

        多年扎根乡村的实践为我的三彩艺术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营养。近些年来,我为三彩艺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风格——“写意三彩”,我们既烧制像天边的云一样云卷云舒、云淡风轻的作品,又烧制了具有“空山新雨”和“诗意田园”气息的作品,这些都源于我长期行走河洛大地而产生的灵感。这些“来源于乡土”的作品也赢得了诸多褒奖,其中的一件作品《晨曦》,就帮助我获评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艺术家是离不开土地的。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河南 艺术 美术 博物馆 文物 河南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0(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