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More...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More...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More...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天开图画供丹青

      作者:邵彦2024-03-24 16:27:46 来源:美术报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南宋 叶肖岩 西湖十景图 23.9×20.2cm×10 绢本册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人尹伸的《西湖游记》总括“西湖之胜,旷者水也,秀者山也,幽者林径,奥者岩洞溪壑也”,其中的每一项,又因四时朝暮、晴雨晦明而产生无穷的变化,是以观之不足、赏之不尽,书之画之、歌之咏之,亦难以穷尽。但今日杭州西湖所列名的世界遗产名录却并非“自然遗产”而是“文化景观遗产”,因为前者皆“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杭州西湖的特色则是秀丽精巧,有如一件大盆景;但和众多人造园林比起来,西湖依托杭州这座花园城市形成“城市山林”,又有着自然景观的尺度和丰富性。历代游人过客, 既可以在园亭中赏玩一花一木、一石一景的细节,亦可以依郭举目,放怀湖山若揖,更可以朝车暮舫,徒行缓步,时而在杭州城内外的寺观停留,留下足迹和诗文。

      湖城一体,游玩西湖乃至周边群山既可以纾解城市生活带来的压力,又有着方便丰富的后勤服务可以享用,令人倍感轻松愉悦。历史上的西湖除了作为风景名胜供人游玩, 还是杭州最大的水利设施,具备提供着城市饮水、运河供水、旱季灌溉、水产种植养殖等经济功能,说它是杭州经济生命之源也不为过。人们的劳作与游玩、欣赏和创作,又不断累加到西湖景观之中,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并为后人在实景和精神两方面的再建设提供了灵感。这种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相互启示、相互成就的例子,固然可以找到很多,长期充当政治中心的西安、洛阳、南京、北京,莫不如是。但它们的文化遗迹往往与政治、宗教深深捆绑,而两宋都城的城市文化模式,与其说像都城,毋宁说更像商业中心。如杭州以西湖为中心,政治、宗教、文化遗迹配伍均衡,形成令人心情愉悦、身心放松、灵感激荡的创作环境,一代代人风流云散,甚至地面建筑无存,却靠作品流传千古。商业文明底色带来文化的丰富性、开放性,也是杭州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杭州西湖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历代父母官的经营,他们也在此过程中将自己的令名留在湖山之间,如唐代白居易、北宋苏轼、明代杨孟瑛、清代阮元,分别以白堤、苏堤、杨公堤和阮公墩之名,成为西湖的一部分(尽管白堤、苏堤皆非原筑);西湖的成名与档次感提升,也离不开逸士高人的加持,尽管葛岭和东晋高道葛洪炼丹联系在一起, 但直到北宋文人林逋(和靖)的“梅妻鹤子”才确立了杭州的隐居文化,使这个城市与唐宋流行的道教文化进一步深度捆绑,也生动体现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道理。

      南宋杭州名临安府,虽为行在(临时都城),但在当时的中国、东亚乃至世界,仍是人口最多的第一大都会、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也是盛产奢侈品的手工业中心——这种手工业包含了职业绘画,大批职业画家在临安府谋生,其中的佼佼者不乏被征召入宫,短期或长期充任宫廷画家。这些职业画家的技艺达到了空前绝后的水平,形成了至今仍为人所盛赞的“宋画”的主体——因为历尽劫波之后,遗留至今的宋画大部分不是北宋,而是南宋的制作。今日所能见到直接描绘南宋西湖景致的绘画,如刘松年的《四季山水图》、夏圭的《西湖柳艇图》、陈清波的《湖山春晓图》,乃至叶肖岩的《西湖十景图》等, 披图展卷,顿觉云烟峰壑,透画而来;南宋人的笔记著作《梦粱录》《西湖老人繁胜录》,记录当时的城市空间和日常生活,亦能绘形绘影,与宋画相映成趣。

      南宋绘画中以宫廷画家马远、夏圭为首,形成了南宋院体山水风格,主要视觉特征是边角构图和大斧劈皴法。前者表达虚空和寂无的哲学观念,后者与北宋末年到南宋流行的雷法有关,借痛快的方笔砍斫和淋漓的湿笔水墨,传达雷霆的气势与雨意。两者都是南宋皇家宗教——道教正一派的视觉表现。这一哲学背景在元明两代于天师道流播核心区域——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安徽等地被广泛理解,助力南宋院体成为流行风格,在元代离开宫廷,并在明代形成在野的“浙派”和宫廷里的“院体”两大主流。其中明代“浙派”不但继承南宋院体的痛快淋漓,并将用笔的速度提升到极致,而明代院体则致力于北宋工致画法、宏大构图与南宋院体的融合。“浙派”得名于其开创画家戴进。其是浙江杭州人,他曾经在北京活动,试图成为宫廷画家,但未成功,滞留一段时间后,回到杭州,卖画终老。这段经历使他的风格中也融入了明代院体中的北宋元素,比如宏大、充塞的立式构图,北宋郭熙式的卷云皴法,但他又用明代浙派的方笔侧锋和极速运笔,将温柔的卷云皴改造成风卷残云般的狂暴面貌。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书画 艺术 美术 国画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1(s)   7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