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潘鹤:创作有血有肉的时代雕塑

      作者:祝如2024-03-25 08:40:2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当我长大的时候(雕塑) 58×45×41厘米 1952年 潘鹤(1/3)
      • 1/3
      • 2
      • 3
      • 更多组图...

      广东美术馆策划的“一个人与一个时代——潘鹤与新中国雕塑研究展”荣获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优秀项目。展览集中展示潘鹤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雕塑作品100余件,以及早期的水彩、油画、创作小稿等50余件实物文献,力求完整呈现其艺术风格的全貌。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雕塑家,潘鹤的艺术生涯几乎横跨了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整个历程,他的作品紧扣中国社会历史的脉搏,以精湛深厚的造型功底、质朴传神的艺术风格影响了一代人,为中国现代美术史留下了鲜明的一页。其创作的《艰苦岁月》《开荒牛》《珠海渔女》等作品,以雕塑的形象建构起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建设伟大祖国的光辉历程,成为当时建构国家记忆、展现民族精神的鲜活注脚。

      潘鹤(1925—2020),广东南海人,是我国当代著名雕塑家、全国雕塑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具有杰出贡献的人民艺术家。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潘鹤创作了100多座大型户外雕塑,分布在国内外68个城市,60多件中型雕塑也被国家级美术馆及博物馆收藏,屡获国家级最高奖项。

      新中国成立后,潘鹤开始尝试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创作和以普通大众为主题的人民群体性创作。真实是潘鹤创作中的重要原则,他一直强调艺术家要“忠实于自己的所见所闻”。其作品往往以巧妙的主题切入,用生活化的情节场景来概括叙事,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浪漫主义元素。这一时期,他先后塑造了《当我长大的时候》《艰苦岁月》《大刀进行曲》等经典作品,每一件皆是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情感表达。这些经典的艺术形象早已超越了空时,被赋予多层次的意义。

      如潘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美术展创作的《艰苦岁月》,这件表现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的雕塑突破了雕塑以往在表现历史题材时概念化、公式化的局限,放弃了激烈战斗场面的塑造,而是截取了艰苦岁月中一段平凡而温馨的场景:老战士悠闲地吹着笛子,小战士托腮倾听,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作品呈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面貌,生动地展现出红军战士顽强不屈、昂扬奋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当我长大的时候》是潘鹤的成名作,表现的是一个小男孩正在给一个小女孩讲述自己理想的生动情形。作品从最为平凡和极具童真的生活场景入手,预示对于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在某种程度上也与新中国、新生活的气息相呼应。

      此后,潘鹤应中国革命博物馆之邀创作了大型雕塑《忍无可忍》,主题为省港大罢工。1976年,潘鹤再次受邀与梁明诚合作了雕塑《大刀进行曲》。2015年,该作品因为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主题特色被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和纪念邮票的主要图案。

      20世纪80年代,潘鹤进入雕塑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在国家兴起大规模城市建设热潮的时代背景下,他首次提出“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的观点,并积极开拓城市雕塑事业,先后创作了《珠海渔女》《自我完善》《开荒牛》等近百件经典作品。

      在雕塑风格语言和形式、题材日益多元化的时期,潘鹤的雕塑艺术始终精准把握时代气息,从艺术的角度与时代共振。其作品基本延续了早期现实主义风格,在古典雕塑的审美倾向下展开对雕塑本身特性的研究。作品的形象构思一般选取日常生活的瞬间,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并巧妙融入象征主义手法;在形象处理方面,通过加强对人物面部的塑造和整体形象的体积感来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气韵”与“精神”,融民族形式与时代精神于一体,创作了一批批有血有肉、风格鲜明的时代雕塑。

      1960年,潘鹤调入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1977年,潘鹤出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他从学院基础设施工作抓起,系统规划并实施雕塑系教学楼等设施建设。在人才队伍方面,由潘鹤牵头构建了一支完整的教学梯队,为培养雕塑优秀人才奠定了扎实的教学基础。在艺术创作上,潘鹤旗帜鲜明地提出“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社会主义是城市雕塑的最佳土壤”等观点,并亲自带领雕塑系师生实践其观点,先后完成中山温泉、珠海烈士陵园、珠海度假村、中国大酒店等项目的大型雕塑创作。在潘鹤主持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时期,雕塑系人才辈出,并屡屡在国内外各类展览中获奖,进而形成“南方雕塑”的特色。在潘鹤的任期内,雕塑系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2006年,潘鹤因腰疾需要住院留医。卧病在床期间,“百无聊赖、手痒难禁”,潘鹤就为前来探望的亲朋好友速塑捏像,泥巴在他的手中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更传达出这位八旬老人豁达乐观的性格,以及最为宝贵的创作热情。

      “速塑”概念由潘鹤提出,指以简要的方法用塑泥或可塑性材料塑造出对象的雕塑小品,这要求艺术家要在极短时间内扣住人物最鲜活的形象动态,更能体现出塑者的艺术修养和创作功底。潘鹤的速塑不只是为创作寻找素材,泥巴在他的手中呈现出一种鲜活的生命力,每一件速塑都可以作为一件完整、独立的作品而存在。

      面对艺术商品化趋势,潘鹤坚持“演说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观念,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一件件艺术品与大众进行感情的沟通和交流,进而达到共鸣与愉悦”。

      此次展览展出一件雕塑,名为《自我完善》。人生短、艺术长,人的一生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潘鹤在他的艺术生命中一直实践着这样的信念。不断吸取真谛、抛弃劣迹、千锤百炼,生命才坚韧有力;唯有锲而不舍地追求艺术的真、善、美才能做到问心无愧,才能如潘鹤最后一件雕塑作品——《笑到最后》。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广东 雕塑 艺术 美术 广东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251(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