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天地为师 山河为友——纪念李可染写生七十周年

      作者:赵雨桐(北京画院) 2024-04-13 08:34:07 来源:美术报

      李可染于1907年生于江苏的一户平民人家,与近现代许多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艺术大家不同,在他的童年时期,街头巷尾的乡土文化与地方戏曲构成了他对艺术的最早认知。李可染也很早就展露了艺术天赋,在乡间土地上的信手涂鸦也是他最早的艺术启蒙,而这种画所观、师所见的经历也是李可染后期坚持写生之路的朦胧启发。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画面临生存的危机。李可染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率先提出要挖掘中国画之源泉,“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在重入自然中探寻中国画发展的新路。

      1954年,李可染与张仃、罗铭决心南下写生。靠着从《新观察》杂志社预支的一百元稿费,随身携带“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枚印章,面对烟雨氤氲的江南春景,在条件艰苦的三个月时间里,李可染思索着中国画之新法,并于笔尖呈现出另一番天地。回京后,他的写生作品备受赞誉,更坚定了他回归自然、写生山河的信念。

      以自然为师营造空间,以山水为友揣摩意境。此后,李可染秉持着回归自然的艺术理念,将写生视为自我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他不断出发,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下江南,赏朦胧烟雨;攀高山,画云海险峻;游漓江,绘江水秀峰……在这条写生路上,李可染不仅画景,也画人、画生活,更画时代。

      晚年的李可染因身体原因无法外出写生,但是早年写生的经历已融入了他的艺术创作。以天地为师,与山河为友,李可染的艺术自成一派,开创“李家山水”。在这条漫长而艰苦的艺术探索之路上,他以中国人的哲思重绘自然,现代水墨的意境深远,笔墨磅礴,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满怀人文与家国情怀。在他的笔下诞生出一大批美术史上的经典名作,开创山水画新的审美意境。

      李可染的山水探索,不但推进了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更开创出屹立世界艺坛的民族风格。他一生都处于中西文化交汇与碰撞的年代,他在学习与创作中吸纳、融合中西文化,借西方艺术元素丰富自身创作形式,但他始终满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自豪于中国文化的内涵,自信于中国画之精神。他曾写下:“有人谓中国文艺传统已至穷途末路,而我却预见东方文艺复兴曙光,因借东坡赤壁赋末句四字‘东方既白’,书此存证。”在他眼中,中国艺术这颗蒙尘之珠正亟待今人、后人还其璀璨光芒。他晚年的自用印“八风吹不动天边月”正是他所恪守的艺术与人生之箴言。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美术 艺术 北京 书画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26(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