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流沙河边的寨子和“活化石”的故事

      作者:沈远婷2024-04-16 07:39:19 来源:中国艺术报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傣纸做的傣装展示

        纸一直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功臣”,作为文字的载体,从古至今也被逐渐更新换代,现在使用的纸张柔软、分门别类,不同颜色质量、用处不同,但绝大多数都是机械智能化时代的产物。而在中国南端的一个热带雨林地区,有着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这里是傣族世代的居所。

        一张张完好无损的树皮叠放在一处,无不彰显着手工艺人的娴熟技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傣族人民用智慧和创造力,将古老的傣族纸艺推向了新的高度,而文旅融合让大家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来自西双版纳最古老的造纸术——被称为“雨林守望之纸”的傣纸。

        “文化活化石”的遗留足迹

        傣纸和傣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傣纸的发源地也是傣族居住的地方——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勐混镇曼召村,他们村落的手工造纸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原始的造纸术之一,傣族将贝叶经的经文抄写于傣纸上,所以傣纸得以流传至今,同时也成了傣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06年傣族传统手工艺造纸技艺就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了。”云南省省级傣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曼召村小组支部书记、组长岩坎说。

        曼召村的傣纸手工技艺传承了800多年,在历史的洪流中,这项技艺在百越人南迁的过程中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但其市场需求“历经波折”。

        在机械制造的纸张渐渐走进市场后,傣纸的需求经历了第一波急剧下降,但本土的佛教文化需要抄写佛经,傣纸因为自身的制作方式,在保存得当的情况下能够放上千年,字面依然清晰无晕散,傣纸在佛教的文化中依然被需求,但制作傣纸的手工艺人却开始大量流失。

        傣纸在后面的漫长岁月中又迎来了一次兴盛,西双版纳是大自然偏爱的地方,是馈赠给当地人种植普洱茶的沃土,茶农和商人们得以就地取材,选取了傣族的手工艺造纸作为普洱茶七子茶饼的包装用纸,充分利用了傣纸良好的韧性和出色的吸湿能力,于是,傣纸陪伴着普洱茶在哒哒的马蹄声中,穿越千家,成为普洱茶贸易的见证者。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科技开始批量造纸,傣纸再次走向了衰落,傣纸的需求量大大下跌。但幸好民俗文化仍然需要傣纸,其制作方式才得以保存。随着生活的需求和改变,曼召村的一些村民为了增加农忙以外的收入,又重操傣纸手工技艺。

        传承技艺历久弥新

        岩坎的傣纸合作社就建立在村口,一进村庄就是傣族风情的寨门,进到寨子里,天气好的时候能看见许多村民家里都在晒纸。站在门口往里看,能看见傣纸以不同的形式“展出”,如灯笼、扇子、记事本、纸伞等等,这些文创产品还有不少融合了傣族的文化元素,如傣纸做的傣装。不光如此,这里每四户就有两户面对游客,可以体验傣纸制作工艺。

        “我们村子一共196户人家,有150多户都在做傣纸。”岩坎笑着说,曼召村居住的全是傣族,几乎无外出就业的劳动力,大部分的学生毕业后都会选择回到家中做傣纸,在家门口就业,时间灵活的同时也能够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傣族人对傣纸的依赖既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文化延续的承诺。傣纸唯一使用的原材料就是在热带雨林中广泛分布着的构树的树皮,岩坎介绍着,“制造傣纸就需要当地人种植构树”。构树粗生野长,生命力顽强,极易繁殖,今年砍掉一茬,来年会冒出新枝,所以对于傣纸原材料生长地热带雨林的保护,至关重要。

        傣纸用纤维较好、较细的构树皮制成,纸质薄而柔软、韧性好。傣纸至今还没有被淘汰,除了自身制作方式的优势外,还因其透气通风、不易腐蚀、可避蚊虫、纸张厚实不易撕破。傣纸的制作方式透露出所有手工制品的繁复,浸泡、蒸发、捣浆、浇纸、晒纸这些是造纸术发明初期的流程。而傣纸的制作,在这些流程上又增添了11道工序,如采料、拌灰、蒸煮、洗涤等。连捣浆使用的木板和木槌都是自制的,“古法”“手工”这两个词贯穿了所有的流程。

        曼召村成立的傣族传统手工造纸合作社,从村民手中收取傣纸,再加工成文创产品,或者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加工后,推向市场。“我们都是做一张纸有一张纸的钱,基本每家每户,每年都能增添四五万元的收入。”岩坎和他推进成立的傣族手工造纸合作社一直在保护着传统手工纸的技艺。

        岩坎家里一直在做傣纸,耳濡目染之下,岩坎对傣纸也不知不觉间增添了兴趣,但“文化活化石”不是只有兴趣就能长远走下去的,对于傣纸未来的走向,岩坎说:“文化的东西往往历久弥新。迸发出新的活力,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在文旅融合如火如荼的当下,将傣纸制作技艺传承发展,将傣纸推向市场也成为了岩坎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云南 艺术 美术 工艺 云南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5(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