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个人体验与民族记忆相融——听何红舟讲述《启航》背后看不见的付出

      作者:何红舟2024-04-25 08:32:03 来源:美术报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何红舟黄发祥启航270×550cm布面油画2009年

      我们这个时代谈主题性绘画创作,它包含了历史题材的创作,作为我自己来讲,感触比较深的就是在2006年到2009年之间,参与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黄发祥老师合作了《启航——中共一大会议》这幅油画。


      确定主题的过程

      2006年参加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时候,前期的稿子是我在画,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想去画中共一大会议这个主题。因为当时我在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第四工作室,我所在的第四工作室叫多维表现绘画工作室,是油画系里表现相对开放的带有实验性的一个工作室,所以当时来讲,既然在这个工作室里面,考虑到要根据工作室的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题材来表现,当时想到的题材一个是“中国加入世贸”,还有一个是“中国女排”,感觉可以利用类似摄影中蒙太奇的手法使画面的形式变得更新颖。但是刚画出小稿,学校在往上报的时候就直接被否掉了。时任院长许江觉得我应该画中共一大会议这个主题,他觉得虽然我在第四工作室,但是我画画的方式,对形象的塑造能够达到一定的程度容易让人接受,不至于太过于表现。

      后来我就转而构思以中共一大为主题的稿子。一大的会议是先在上海召开,后因租界密探的干扰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闭幕的。根据这一史实,我选择表现一大在嘉兴南湖进行为主要内容。几天后就提供了2张稿子,《红船行天下》是其中一张,画了13位代表,根据他们在党史纪念馆里面的头像,想像他们的身体动态,这样创作的人物形象真实感容易把握,容易让人辨认。稿子用一种象征性的三截式构图,把人物横向纪念碑似地在中间排开,上面画的是红船行天下,下面画的神州大地。然后同时完成的还有一张稿子《启程》,以纪实的手法表现一大会议结束后,代表们依依惜别的场景。2006年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要求非常明确,需要写实性的绘画占主导。两张稿子交上去,《红船行天下》立马就被否定掉了,另一张《启程》虽然稿子并没有完全通过,但是明确了这个创作方向是可以的。

      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对绘画主题的把握不仅跟题材有关,同时与在这个题材里面选取的角度,包括表达的所谓中心思想相关联。更进一步,绘画的主题,其实呈现的时候它不仅仅是题材,也不仅仅是要表达的所谓中心思想,还有对于绘画的理解,包括绘画本身发展过程当中所整合起来的对视觉感染力这么一种形式上的探索,它们都可以构成绘画主题的内容。所以在这个阶段,要从主题选取的瞬间,来确定整个主题的表现,这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过程也是很痛苦的。

      我后来接二连三画了好多稿子,都是叫《启程》,还不叫《启航》,换了很多角度画代表们从红船上面下来行走的场景,基本上以写实的方式去构图,但是感觉并没有真正地抓住要表达的主题。直到有一天许江院长对我说,不能叫《启程》,一定要叫《启航》,要画上船。其实之前也有很多历史学家,包括有些很有创作经验的老师也在提醒我,会议还没开完怎么启航?要往哪里去?大家站在各自的角度提出质疑。我们在创作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的时候,应该不仅仅是还原事件本身,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我们今天回望历史的时候,会对事件的发生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升,所以后来我从一种历史回望的意义上去挖掘和把握绘画的主题,开始转变思路画上船,这时候我很明确了,一定是启航,不是启程。进一步确立了该画的主题思想以及与之相关的情节安排,确定以《启航》为题来紧扣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细节的反复推敲

      我前面的稿子一开始很注重大场面的氛围营造,后面逐渐意识到对这个事件的表达未必需要很大的气氛,开始越画越小,调整的过程是很纠结的。这时候还面临着关于画面中心的问题。当时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和陈独秀都没有出席一大会议,而会议的主要的组织者是上海的共产主义小组的两个代表李达和李汉俊,一大会议的时候他们是中心,但我们在回望这段历史的时候,知道坚守到最后的是毛泽东和董必武。这两组人物在构图关系上面怎样去平衡?我始终在表现代表们上船行进过程当中所呈现出的一种姿态,后来就把组织者李达、李汉俊、张国焘他们放在船头,把毛泽东和董必武画成是在上船的过程当中回望。如此一来,毛泽东几乎是在画面的中央,从视觉上看,虽然是突出了他,因他是在行进过程当中,其实是很自然的一种状态。这个转换基本上确定好了画面的形式,大家也基本上认可了。创作过程中,董必武的登船姿态比较不自然,感觉像在上楼梯,当时詹建俊先生看到就说,这样走上船没有人扶一把会掉下去的,这无意当中提醒了我,因为旁边人物和他缺少应和,詹先生已经觉得画面中人物的不舒服,我马上做了调整,让后面的人伸手扶了董必武一把,在人物的神态和姿态上面不断地推敲,在其中产生相互顾盼的关系。这个时候还有个问题,就是董必武往船上走的过程中,身姿看起来还是像在上台阶,尽管小船到大船是一个台阶,但感觉像是地面上很正常的一个空间关系,不太舒服,于是我在后来的创作中转换成人物后背侧过来多一点,这样董必武的身体整个就回过来一点,感觉自然许多。细节画得对不对其实观众一眼就能感觉到,画家在经营画面的过程中,要很费思量地来回推敲。画面中我对有争议的人物做了隐藏处理,但是仔细看都有。

      学校不断地组织看稿,包括在正稿的创作过程当中,大家相互间交流是非常频繁的,最后一次看稿的时候,我把天空做了调整。我当时还有张稿子,是和前一张同时画的,也是表现上船,但两张构图不一样。前一张表现的是一大代表乘小船陆续登红船,这一张则是表现代表们从湖边的跳板登船的场景。拿到北京去参加最后终审的时候,浙江省正好也在组织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北京多数评委认同从小船上大船这张草图,正好就明确了,北京选一张,另外的一张作为浙江省重大题材创作用起来。

      我觉得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在非常具体的创作经验上,对有些关键性的话题的认识得到了不断提升。比如,主题性绘画创作,一开始要明确画面形式究竟往哪个方向去,再一个,首先要强调一个核心,就是艺术家个人的体验与自己民族或者国家记忆相融合,两者结合得好,作品才更容易完成。围绕这个核心,我们所展开的无论是绘画主题的寻找,还是主题产生后的资料收集,以及创作过程当中对艺术语言的把握等等,都会变得非常具体。画面明确了主题,然后在细节上的不断反复推敲,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美术 艺术 书画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27(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