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张愚谈:本为世家真名士 疑是真宰辟天壤

      作者:张伟2024-05-04 11:25:41 来源:网络

      在近代济南画家群体中,很多济南本土画家出自书画世家。士绅望族或书香门第家庭跨越清代、民国,其家族成员画家辈出,书画世家成为济南民国画家重要来源,成为济南延续绘画文脉不容忽视的现象,济南历城张家花园即涌现出张友甫和张愚谈父子,尤其是张愚谈其绘画承其家学,师承清末济南画坛盟主松年,山水、花鸟、虫鱼、篆刻无一不精,中西画兼通,兼擅西洋乐,与济南本土画家俞剑华组织画社,与画家李苦禅联袂参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美展,后从事美术教育,弟子遍布齐鲁,与关松坪一起成为民国时期济南画坛松年的嫡传弟子。

      张愚谈(1896年—1945年),名云藻,又字禹坛,号莲湖渔僧,出生在济南历城北园大杨庄村的四进庭院—“张家大院”,这所三百年历史的院落主人张兢业由河北省枣强迁来,曾任上海道台,回故里省亲途经山东历城,被历城北端的自唐代始有人在此种植水稻的特色湿地所吸引,这里遍是藕池和菜圃,所产鱼、粳、蔬、藕应有尽有,堪称江北水乡,故张兢业广置田亩建房舍、花园,历经张兢业、张恭绶、张汉紫、张德源(字友甫)四代累积,直到清末,张友甫一支家产有稻田、园畦、藕池总215亩,其中稻田占八成,可谓富甲一方。

      1896年,张愚谈在大门幢内悬挂“乡魁”横匾的张家大院呱呱坠地。此时的张家大院与同在洛口的时代盐商关家皆可称名门望族。张家大院正门边设门房。进入二房,有南屋4间,3间客厅,1间为客人或师爷的卧室。进入屏门北屋为正式客厅,前出厦的大厅宽敞明亮高大,精工打造的屏风式门窗豪华庄严雅致,东西各有厢房3间,西房后有院落一处,进入后院北屋为主房,东西厢房各3间,东套院为厨房及下人居住,西跨院为花园,建有假山、回廊、鱼池,并有精工雕凿的石刻。园内植名花异草和果树、葡萄等。张愚谈的父亲张友甫精于中医,犹擅眼科,因家境优渥,常常治病救人而不收费。除行医外,张友甫还是当时济南知名画家,工笔画昆虫、果蔬,尤其是蝈蝈、白菜堪称一绝,济南官宦、文人书家皆有收藏。

      张愚谈的父亲张友甫婚后育有2女4男,长女张伯芳嫁给济南盐商茅少泉,次女张仲芳嫁于济南世居蒋育五;长子张鼎臣继承父亲事业从医,40岁在济南去世,次子张濑石多才多艺,曾任军队书记官,40岁死于天津,三子张芹香,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同盟会,在家乡兴办教育,在家乡创建农民讲习所,曾出仕临清税务局,“七七”事变后,参加了铁血爱国锄奸团,1938年初冬被日宪兵队逮捕,1940年被日本宪兵队杀害。张家大院的四公子张愚谈,自幼喜欢丹青,最受父亲张友甫的疼爱,除了接受父亲张友甫的悉心教导,倾囊相授绘画技法外,在父亲的引荐下,张愚谈曾经跟随清末民初济南“画坛盟主”盟主松年学习绘画,与关松坪一起继承松年的衣钵,成为松年在济南的画坛的嫡传弟子。不仅如此,1906年3月,刘冠三等在济南创办山左公学,“始事者多党人”,他们思想进步,富有才学,深得学生欢迎。最初学生不多,租赁了趵突泉侧居民房屋为校舍。后学校规模扩大,便迁往城北杨家庄的张家花园的房舍,此时,山左公学学生人数由二百余人增长到500人。校内开设了师范班、中学班等班级,尽管张家花园无法容纳如此众多的莘莘学子,学校校舍条件差强人意,仅有教室及教员宿舍,学生则分散居住在周围农民家中,远的离校1公里多,但是,张家花园承载了山左公学初建的历史历程。作为张家花园小主人张芹香和弟弟张愚谈,自幼耳濡目染,深受山左公学名家巨擘的影响,进步青年和青年教师不时的点播深深埋在张愚谈幼小的心里,让他有深厚家学的同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开启了他蒙昧的心智,萌发弃医学习美术和西方乐器的志向,可谓自幼得到良好的教育环境。

      青年的张愚谈家庭美满,与大家闺秀周菀轩结为莲理,育有儿子张志瑞和女儿张志秀。他在中学开始专攻美术,兼习音乐,绘画逐渐被济南画界所认可,因为参与济南乃至山东最早的美术史论研究的翰墨缘画社,在济南绘画界更是崭露头角。

      1922年暑假,济南人俞剑华在济南芙蓉街开了一家小型的“翰墨缘”美术商店,除卖纸、笔、绘画颜料外,还卖些美术书刊和小画片。这是济南历史记录最早的专业美术画材商店,张愚谈和济南一大批画家,不仅来“翰墨缘”美术商店购买美术用品和书籍,更是经常来此雅聚,当成谈书论画的沙龙。1924年,因为北平美专发生学潮,俞剑华返济任山东美术学校国画教员,兼任山东师范学堂国画专修科教员等,张愚谈与俞剑华联络了在济南的画家王友石、关松坪、王子正、胡仲源、朱立福、黄固源、吴天墀、秦振鋆、秦宣夫、李光郙、张眺、李廷梁、姜云亭、王子亨、王贯章、丁琦行、谷鹏棲、武恂如、卫雪樵、臧麟年、刘坤山、徐培基、叚德蛟、郑弼良、王幹华、支友年、林宏田、沈鸿鹏、赫辅五、李铭鼎、秦余山、鲁宪章、朱省三、满震东、王景章、边春江、崔玉荣共39人,以此为成员班底组建翰墨缘画社,其中,张愚谈和王幹华是俞剑华的“左膀右臂”,在俞剑华的筹划下,将陈师曾在北京和济南讲学的讲稿,尤其是陈师曾对中国画史深入思考和研究,提出诸多对于中国绘画史中相关问题的新见解系统整理出来,借鉴日本中村不折的研究成果,建立起现代形态的中国绘画史学科基本构架,对于现代形态的中国绘画史和美术史学科建设,具有特定的学术价值。1924年,张愚谈和王幹华整理陈师曾先生著《中国绘画史》,由俞剑华点校后,由翰墨缘画社出版,成为20世纪由我国学者自己完成的具有现代形态和现代学术思想的最早的一部中国绘画史,在中国画坛产生深远的影响,张愚谈和王幹华并未在书中留名。

      张愚谈、王幹华与俞剑华集思广益,由济南由翰墨缘画社分别在1925年1月在济南第一中学图书馆,以及同年5月在省图书馆举办了二次书画展览会。尤其是在省图书馆举办的第二次展览,很多济南各校的美术教员,社会上书画家,学校中爱好美术的学生都争先加入画展,较此前第一次的书画展览会的画要精而且多,展览会上有中国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翎毛画作品,西洋画的水彩、油画无不涉猎,其中以王友石六丈《群芳争艳》长卷,俞剑华八尺《山水四条屏》尤其精到与壮观,另外崔玉荣女士的工笔花卉,吴天墀的猛兽,王子亭的花鸟,卫雪樵的花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张愚谈的水彩,连同林宏田的油画联袂参加本次展览,昭示着中西绘画联展已不再是济南画家、文人或艺术家的雅兴,而是画家与各行各业的美术爱好者为了共同的爱好或对艺术的追求,在团体中寻找艺术共鸣,他们活动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组织体系建设上取得较大进步,朝着明确的组织化方向发展,分工明确,职权分明,提升了书画艺术家普遍具有自觉的结社意识,张愚谈带领部分画家提倡向西方学习,对当时社会及美术发展现状有明确的针对性,因此具有更典型和更广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反响。

      1920年,张愚谈的同乡好友李炳南(1889年—1986年,名艳,号雪庐)出任莒县典狱长,他垂悯囚徒,重建监舍设施完善,同时又倡德化重于刑齐,加强狱中教化。在李炳南担任莒县典狱长期间,同为济南老乡的张愚谈曾作为幕僚居住在莒县,与李炳南朝夕相处,成为莫逆之交,期间绘制了大量绘画。他的山水作品风格明确,总体来说取法石涛,在娴熟的笔墨技法之下,将情感和精神都注入到创作过程,山水作品体现出了风格多变的特点,古朴同时也不失灵性,呈现出了一种苍茫而不失飘逸的感觉。

      此时张愚谈的绘画,注重心和手的协调配合,提升了笔墨运用的综合水平,山水画绘制过程并不是随意绘就线条,作品中的线条都有着自身特色和寓意,蕴含着深厚的意蕴,他笔下的线条虽然灵动却不失风骨,柔中带刚、粗中有细的特点异常明显,展现出力透纸背的艺术表征,因此苍茫的画面弥漫着艺术的活力,具有极强的艺术审美价值。张愚谈的山水凸显了大气磅礴的特佂,具有雄浑豪迈的气势。张愚谈通过灵活的用墨技巧,赋予了画中山石、树木、丛林等形象以生命,通过在山水画作品中融入情感,让思想和景物融合起来,让每个景物都具有气息的存在,表现出了丰富多元的效果,让整个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感知大自然山水的魅力。

      正是因为张愚谈的山水苍茫厚重,又灵气十足的风格,他的作品被选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美展。民国之前的中国,美术作品作为稀缺珍贵的文化财产被皇家和收藏家垄断,创作、赏鉴及批评的权利则掌握在文人官宦等社会精英阶层。在没有印刷品和公共性展览的时代,研习和赏鉴书画是件奢侈的事情。在蔡元培等人的积极努力下,引进“公民”、“启蒙”和“美育”等概念,倡议设立美术馆、博物院,展览会等,大大推进了近代中国美术发展的进程。1923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刘海粟倡议举办全国美术展览,直到1925年8月,才由中华教育改进社论证通过举办全国美术展览会案,并组成由蔡元培、刘海粟、汪亚尘、李毅士、滕固、王悦之、王济远、俞寄凡、钱稻孙等十七人组成的筹备委员会,经过三年的筹备,在1928年由蔡元培在上海组织召开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会议,决议由国家来举办第一届全国美展,并成立全国美术展览会总务委员会,任命名誉会长蔡元培,名誉副会长杨杏佛,会长蒋梦麟,副会长马叙伦、吴震春,总干事陈石珍。委员何香凝、王一亭、褚民谊等任委员。1929年4月10日至30日,在政局相对稳定后经过漫长筹备,由民国政府教育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美展”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政府出面举办并定名为“全国美展”的艺术展览,展览不仅有书画,雕刻、建筑及工艺美术,也有金石、摄影;不仅有当时画家作品,也有古代的及外国的作品参展,规模庞大的中外观众,有近十万人次之多。纵观第一届全国美术展,济南仅有俞剑华、李苦禅、张愚谈能入选展览,在全国画坛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无论入选的人数,还是入选的作品数量,都无法和南方及京津相比肩,而且,张愚谈虽然善于绘制水彩等西画,但是他入选作品还是国画山水,济南的画家没有参加西洋画部分的展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缺憾。但是,来自济南本土张愚谈等在中国画坛大放异彩,他的绘画作品成功入选,不仅是他艺术创作上的高光时刻,也是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由政府出面举办的展览中,展示了济南美术在现代社会快速转型时期新兴文化的崛起,颇为值得铭记的历史瞬间。

      在此期间,张愚谈也出版了自己的美术理论和绘画专著《国画论谈》。1931年李炳南在出版的《雪庐诗集》中,有《题张愚谈山水画册》长诗:“山窗佳气突兀三千丈。惟觉凉扬飒飒生帘幌。谁驱五岳置几前。疑是真宰辟天壤。峦崩涧落怪石走。波蹙泉立如应响。灌木隐现横苍烟。幽人羽士自来往。归芳细茸披晴昶,雷雨鼱帆入浩漭。霜后疏林半江干。月中积雪千峰上。中华艺苑多取神。原非曲士堪问津。欧西画在书卷外。时尙不为方家珍。申江诸子好奇诡。役志侧媚丧其真。张生挺出力追古。下笔直与石涛亲。忆昔东蒙颐园叟。擅场历下称绝伦。万山杂沓足雄健。片石孤松极嶙峋。其间迹熄二十载。至此清发有传人。艳也识力薄。对之徒惊愕。心虽能通不能说。巨细无痕见斧凿。为君濡毫兮一放歌。胸少邱壑兮如画何。歌罢回看人间世。湖山白眼冠盖多。愿借卧游不惜十日过。聊得照人眉宇青峨峨”, 评价了张愚谈绘画的创作、师承、特征,以及在济南民国绘画的历史地位,成为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评论张愚谈作品的文献之一。

      张愚谈的人生经历,与美术教育息息相关,他一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省立13中的工作过程虽然只有短短6年,却是他人生重要的经历。

      1931年5月,刘少青在省立第一女子师范任教务主任时,省教育厅长何思源找他谈话,调他到诸城组建并担任省立13中学的校长,诸城是国民党先烈王乐平、路友于的故乡,坐落于诸城的省立13中学是省立6年一贯制的完全中学,从全省主要是鲁东南开办教育招收学生,为诸城、高密、胶县、安丘、沂水、莒县、日照等县青年就近升学,提供了方便条件。

      省立13中学的校校址定在城东南的旧文庙,那里有大成殿、明伦堂、藏经阁等古建筑,还有旧军阀建的“九间房”,尽管房屋不多,但地点僻静,占地70余亩,是个较理想的场所。当时学校对教职员实行聘任制,除校长和童子军教练员由省教育厅直接委派以外,其余均由校长全权聘任。刘少青为了使这处名列全省最后的中学不落人后,从受命之日起,在聘任教职员费尽心机,不少有真才实学和教学经验的名师纷至沓来,全校先后聘任的三十多名教职员,绝大部分是当时教育界赫赫有名的教育名家,比如,训育主任崔学信毕业于北京大学,是路友于的好友;教务主任姜守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1932年教导主任孙在衡离开省立13中学,当时烟台8中、济南1师和省立13中学同时聘请他担任教导主任,他毅然选择省立13中学;历史教员孙备五,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识渊博,且精于英语;理化教员辛星垣,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体育教员齐哲,上海东亚体专毕业,是体育上的多面手。尤其是图画教师张愚谈,不但是全省乃至全国的著名的国画家,无论国画,还是素描、水彩画,甚至是书法课他均能驾驭,教的有声有色,学生学的如醉如痴。而且,他在悉心传授绘画技艺的同时,还擅长军乐,根据青少年的特点组,将爱好音乐的童年学组织起来,分门别类传授演奏技巧,按照学生爱好将专长学生分为军乐队和雅乐队,张愚谈亲自创办军乐队,并与音乐教员庄肖颜一起购买了铜鼓、管号和京胡、二胡、笛子等乐器,利用课外时间排演节目,举行演奏会,这些活动对开扩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愚谈在省立13中学任教前后,没有放弃美术创作,他精炼笔墨,绘制了大量的山水画作。1929年11月1日,张愚谈与画家关松坪在《北洋画报》的中国画学研究会主办的专版上,刊登了合作的《山水画》,这张由济南寄赠《北洋画报》的作品,苍茫而灵动的作品,不仅凝聚着他与关松坪的情谊和对对方惺惺相惜的情愫,也承载着当时济南两位重要画家合作的见证;1934年11月7日,张愚谈在省立13中学任教期间,在《北洋画报》发表《山水画》这张由稷华摄影并赠送《北洋画报》刊发的照片,画面苍茫而灵动,堪称张愚谈的巅峰之作,生动而完美再现了石涛绘画的美学特征。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照例招考新生,正在此时,鲁西北各校开始奉命南迁,诸城离前线较远照常上课,同时作好南迁准备,12月下旬,日本侵略军占领黄河北岸,政治形势十分紧张。在此情况下,学校只得暂时停办,教职员工和学生也只得暂时疏散回家,学校只留下崔季言、崔隆春和诸城人李子方、丁文千看守学校。临别前夕,师生们满怀悲愤,依依不舍,最后各挥泪而别。张愚谈与校长刘少青、教员姜泽生、秦文郁、程省三、庄肖颜、张著生等乘胶济路最后一次车去济南。1938年春,诸城以至整个山东均遭沦陷,刚刚创建七年的省立第13中学,因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而不幸夭折了。

      回到家乡济南北园大杨庄的张愚谈,因为家中拥有大量良田,过起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休闲生活,他谢绝了日伪政府的邀请闭门务农,他在北园大杨庄修建了玻璃温室,培育了多种名贵的菊花等花卉,泉城济南自古就有种菊、赏菊的传统,“佛山赏菊”在明代就是“济南八景”之一,每逢秋季,张愚谈培育的独本菊、多头菊、案头菊、盆景菊等各色菊花,既传承了传统养菊技艺,又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栽培的菊花植株健壮、颜色饱和度好、姿态优美,从菊花的株型、长势、花形、叶片,无不演绎出诗性清纯、花朵淡雅、意境深远等,不可言传的文化气息与生活韵味,迎霜怒放的花朵展现出形态之美,意境之奇。

      生逢乱世,无论张愚谈怎样想抛开世事的烦扰,仍然躲不过名运的倾轧。1944年,他的一位在省立13中的教过的学生突然造访,居住一天后悄然离去,却被汉奸发现并举报到日本宪兵队,张愚谈被日本宪兵以涉嫌私通共党的罪名抓走审讯10余日,好在张家大院虽然日趋没落,但仍能凑足现金,在侄子张志和的营救下,总算保全性命,没有重蹈3哥张芹香在狱中被害的覆辙,但张愚谈落下肺病病根,从此一直卧床不起。

      1945年8月,侵华日寇投降。北园的乡谊及张芹香先生的学生数百人,为了悼念他为国抗日牺牲,在张庄小学前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授予其抗日革命烈士之位,又在杨庄原住址成立了私立芹香中学,张芹香被誉为“历城武训”,北园张家从此名留青史,代代相传。然而,在张家欢欣鼓舞的、永远铭记的日子,张家四子张愚谈因为肺病在8月病故,享年49岁,济南一颗艺术之星从此陨落,他参加在中国举办的第一次全国美展的经历已然很少人知晓,他的画名其实不能,也不应该被济南和历史忘却。


      (作者 张伟 系山东美协理论艺委会委员、美协综合材料艺委会副秘书长)


      参考文章:

      刘少青《创办省立十三中学的回忆》 诸城桃园中学校史资料

      王希坚《回忆十三中的学生生活》诸城桃园中学校史资料

      济南市天桥区杨庄社区志编纂委员会《杨庄社区志》济南出版社2006年7月版

      黄时陶执笔《历城武训张芹香》济南市天桥区政协《历程文史资料第十辑》1998年12月版


      延伸阅读:

      张友甫(1860年—1920年),清末历城人,善画花鸟鱼虫,载入《中国美术名人词典》、《山东书画家汇传》。

      张愚谈(1896年—1945年),名云藻,又字禹坛,号莲湖渔僧,出生在历城北园大杨庄村。中日俄画家联合会成员,以山水闻名,颇有秀润之致,兼善花鸟,工篆刻,喜欢乐器,曾在省立十三中学任教美术教员,并组织军乐队,载入《山东画家汇传》和《中国画家全史附录》。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书画 美术 艺术 山东 山东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4(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