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现当代中国油画民族化的积极探索

      作者:白伊丹2024-05-09 08:37:21 来源:中国艺术报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牡丹亭(布面油画) 2022年 靳尚谊
      国家大剧院藏


      现当代中国油画民族化的积极探索

      ——从“戏韵丹青——国家大剧院戏曲油画作品邀请展”说起

        油画在中国曾被称为“西洋画”,自16世纪末传入中国,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从妆容服饰的色彩美,到舞台布景的意境美,再到唱念做打的形式美,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经久不衰。在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对油画民族化的不断探索中,戏曲和油画逐步融合,为戏曲艺术的表现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同时也聚焦了油画的新主题,在写实和写意、立体和平面之间,油画家们展开了更为丰富的实践。

        中国戏画传统古已有之,如宋人画册、元代壁画、明清年画等。在20世纪前期现代美术运动的背景下,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出现了独特的“戏曲人物画”现象,如林风眠、关良、吴大羽、潘玉良、叶浅予等名家是最早一批用油画表现传统戏曲的探索者,他们借戏曲人物进行中西融合的绘画形式探索,让中国油画具备自身的形式逻辑和艺术风格。

        我国戏曲题材油画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西融合的时代大潮后,在“媒介”与“建制”上都形成了中西方艺术的交汇与碰撞,戏曲人物画的创作始终保持活跃态势,中、西艺术媒介都显露出艺术家的纯真探索和追求,强调对戏曲内涵的挖掘和形式美的独特表现。在随后发展的半个世纪中,戏曲人物在油画中的形象,不断被继承、再现、建构、重构,形成了多元丰富、注重个体艺术语言表达的时代风貌。中国的油画工作者不断做出多种尝试并锐意革新,在通向油画民族化的理想的召唤下,用其辛勤的创作实践书写着艰难的艺术之旅。20世纪70年代至今,许多艺术家开始以写实油画的方式进行戏曲题材作品创作,他们大多具有深厚的学院派背景,如油画家靳尚谊先生创作的《穆桂英》《拾玉镯》可视为写实戏曲人物油画的肇始。

        本土化是中国油画的核心命题,油画和戏曲结合的道路可以视为油画家们对这一命题的积极探索。一方面它开辟了新的民族化创作主题,另一方面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与西方油画以新的角度进行融合。近期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西厅)举办的“戏韵丹青——国家大剧院戏曲油画作品邀请展”便是对这类戏曲题材油画的集中展示。展览汇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精品力作,其中有较为写实风格的艺术家如王其钧、于少非、刘孔喜、王珂等;也有较为粗犷写实风格的艺术家如杨沛、邓明理、俞小飞、张元稼等;还有作品面貌突出表现性的艺术家,如闫平、徐里、岳海涛等。不同风格的戏曲油画佳作齐聚一堂。

        这些戏曲题材的油画创作不是西学为体,单纯融入中国元素,而是扎根中国文化,借鉴西方语汇,突出中华民族的风格和气派。在绘画中,既保留中国的风格和韵味,又不丧失油画的造型和色彩语言。不仅在内容题材上起到自内而外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在形式上和表现手法上对油画民族化起到由表及里的推动。在题材上,戏曲主题构成了一种独具民族风范的历史记忆。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其钧的《盛世长歌》上下排列了19位经典戏目中的旦角形象,传递中华文化传统。在表现手法上,油画的写实手法易与戏曲的写意性表达相矛盾,故为了更好表达戏曲题材,艺术家常借鉴中国画的手法,如注重线条、装饰性表达、平面化等,有意识地进行油画民族化处理。在绘画的文化内涵上,参展艺术家在充分尊重油画语言、发挥油画媒介特性的前提下,自然地将油画转化为表现中国意境的创作媒介,将油画和中国绘画的精神性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例如,靳尚谊的四幅戏曲题材油画《虹桥赠珠》《牡丹亭》《贵妃醉酒》《杨门女将》,均在笔触上关注“写”的意味,运用中国书画的用笔之法,注入中国文化之魂,兼具东西方艺术意识又带有中国传统文人审美倾向,将东西方绘画语言融汇于作品中,为戏曲人物绘画创造了典雅、含蓄的审美情趣。参展艺术家徐里的《貌色》系列作品“以手写心”,追求主观心性的表达,丑角、青衣、花旦、芝麻官四种角色经由写意笔法的表现,如《貌色·官儿》中运用飞白的笔法进行人物塑造,传达出本民族文化基因中独有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这些作品展现了艺术家对现当代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拓展姿态,以西画为媒介,但完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表达了中国人独特的感情和趣味。

        (作者系国家大剧院艺术品部主管)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书画 美术 艺术 油画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5(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