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
个人简介 个人动态 作品展示 名家点评 旅途写生 艺术相册 业界新闻 业界展讯
简介
    乔海旭简介:乔先生的人像漫画作品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创造力令人惊叹。他通过不同的线条姿态,展现他对线条语言娴熟的把握,让线条魅力尽情绽放。他笔下的人物不单单富有鲜活的灵魂,更是重构了一个线条写意的奇特世界。酣畅淋漓的线条走笔,如云卷云舒般地洒脱不羁... 详细>>
动态
漫画家乔海旭绘画风格在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9月20日在国际收藏艺博会上与美国女画这柳德米拉...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2015年5月1日 乔海旭参加动漫展
参加广州大剧院艺术活动
乔海旭2014年1月应邀参加广州英国领事组织的文化活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乔海旭2014年12月在国际艺博会表演引轰动
作品
乔海旭国画 人物写意
乔海旭国画人物 朋友画像
乔海旭国画 小女孩
乔海旭国画 写意少女
简约之美 人体
简约之美 少女1
简约之美 少女2
简约之美 时装人体
简约之美 小蛮腰
显示内容
    分享到:

    劣纸之上,良画方显——齐白石的墨痕逸兴

      作者:杜雨欣2024-05-09 08:38:46 来源:中国艺术报
      花卉画稿之二十二(纸本设色) 无年款 册页 齐白石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1/2)
      • 1/2
      • 2
      • 更多组图...

        纵观齐白石画稿,纸张材质不一,包装纸、练字纸、边边角角的余纸、油污纸,皆能为他所用。因劣质的材料、琐碎的笔触,这些作品的价值易被低估。然而正是借助“劣纸”诸多的特性,齐白石能够常常创新技法,时时遣景入画,最终形成独具一格的大匠风范。

        4月27日至10月,由北京画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支持、北京画院美术馆与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承办的展览“劣纸·良画——齐白石的墨痕逸兴”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与公众见面。不同于以往专题展聚焦齐白石创作的最终成品,本次展览以“纸”为切入点,整理白石老人日常生活的杂笔、墨痕留存的粉本,梳理其画纸的种类、特点。通过这个新的视角,展览探索齐白石艺术灵感的开端,解读其独特的视觉图像生产方法,洞察这位“北平老画家”一生的创新与探索、逸趣与智慧。

        展览甄选齐白石艺术精品共计74件套,其中包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珍藏的一套二十五开册页《花卉画稿》,该册页在尘封数十年之后首次面世。借此良画,展览亦为白石老人献上160周年诞辰的祝福。


        一器一物,是瞬息生动

        劣纸,字面意义上,即材料低廉、质量低劣的纸张,也指纸形残损、有余污等。一般来说,画家不太用“劣纸”画画,因为其吸水性和洇墨性过强或太差,加之纸质易脆折损,不适合作画留存。然而,齐白石对这些纸张并没有弃之如敝履。相反,出于多种原因,他一生当中留下了大量在各类非规矩甚至相当随意的纸张上“创作”的作品。

        追溯其笔触,不难发现很多劣纸画作,是齐白石在生活中的随手行之。乡野稻谷间的童年记忆,“五出五归”的远游见闻,以及多年漂泊的北平生涯,种种人生经历赋予他丰富的创作灵感,也意味着他的创作具有极强的偶发性。白石老人热衷于捕捉在生活、旅途中所见的种种景致,记录当时触发自己的种种感动。而手边的废纸、余纸便是最好的选择。它们以便捷的来源、陌生的材质,与齐白石彼时行走路上的心境相互呼应、完美契合。因此,一器一物,小到岩间水鸟、铜鸭香炉、枝上鹦鹉,大到山水奇景、烟尘浓雾,无数个牵动白石老人心绪的场景都能够入画,从无限远方走入心中遐想。借助毛边纸、元书纸的粗糙纹理,白石老人得以体验偶发的创作机制,通过点、线、面的独特设计形式,从瞬息变化的客观物象上提炼、萃取美感和气韵。

        可以说,劣纸之画蕴藏着齐白石的生活与哲学。它们既是最普遍、最朴素的画材,满足了齐白石谋生养家的需求;它们也是最独特、最难以驾驭的艺术元素,滋养着老画师的笔墨趣味,推动他不断拓宽艺术语言的表达边界与深度。


        一草一木,非庸庸者稿

        在此展览中,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所珍藏的《花卉画稿》首次与公众见面。从题跋可知,这套册页承载了多重寓意。当年,齐白石在友人处得观花卉图,所画花木品类繁多。他从中挑选、临摹,并融入自己的笔意,收录成册。之后,白石老人将其赠予儿孙,供习画之用。

        如老人所说,“此纸劣色丑未足雅观”,这套作品的画纸很陈旧,可见明显的竹料纤维。从作品的笔触、色痕推断,画纸对墨色的反应力较差,难怪齐白石在用色时有如此烦恼。

        尽管纸劣,《花卉画稿》诸多细微处仍体现了齐白石的匠心独运。譬如他画“紫茉莉”,用色大胆,将鲜丽花青与洋红错杂、交汇,调配出独特的紫色,而非按照传统水墨画的方法层层渲染叠压。又如他画诸葛菜,虽然“平生未见过也”,但参酌前人记载的植物特性后,却能用自家画法为之,这是齐白石的过人之处。他者的经验、自我的观察与往昔的回忆和谐地交织在一起,于画家笔端流淌而出。这种混沌交杂的灵感来源,打破了传统水墨画“师法自然”的理论藩篱,令内心的触动成为了创作的关键。或许是齐白石的艺术抚慰人心、令观者见之亲切的缘由。


        一朝一暮,亦乘兴挥毫

        展览的尾声,将以一笔重彩点染劣纸之上的万卷良画。齐白石有一批挥毫写意之作。他在这些作品的题款中留下“画此兴也”“乘兴画此”“一挥而成”等字样,这些字样正是他喜乐之时、兴盛之际,信手拈来的佳作的真实写照。这些看似轻松达成的艺术造诣,实则源自老人对绘画持之以恒的热爱。经年累月间所经历的生活万象,所积累的杂笔杂记,使得白石老人最终体悟到了水墨画法的精髓,因此才能即兴挥毫,出神入化。这些极具视觉感染力的佳作,将与其他朴拙的墨痕图稿在空间上相互呼应,相辅相成,引领观者思考、诠释“良画”的多重寓意。

        或许,“良画”并不局限于日常之所谓“好看”,它同时承载着对艺术作品价值的反思。劣纸之上,良画方显。齐白石借由绘画材料而创作的视觉语言和表达形式,将带领我们再次感悟、解读中国水墨画的妙蕴。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标签>> 艺术新闻 书画 美术 艺术 北京 北京
      ※〔乔海旭艺术网〕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2(s)   7 queries